“早睡早起”是错的?研究:老人早上早于这个点起床,对健康无益
创始人
2025-07-23 19:06:59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天天五点多起床,越睡得早, 早上反而头昏得厉害,这是怎么回事?”门诊随访记录里,一位68岁退休老人的反问让医生陷入思考。

人们一直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叫“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被一代代反复“洗脑”,似乎成了天然法则。

可问题是,这种说法真的适用于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吗?

当这个观念被科学质疑时,才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搞错了重点。睡得早没错,关键在于起得是不是太早了。

对于65岁以上的人,起床时间其实比入睡时间更重要。 有人五点不到就醒了,有人一听见窗外鸟叫就爬起来,有人甚至四点半天没亮就开始活动,表面看是作息规律,实际上是扰乱了身体的生物节律。

早上六点前起床的老人,普遍会出现一个共性问题——全天乏力、晨间低血压、心率不稳。

这不是巧合,而是人体调节系统还没准备好就被强行启动了。

人在清晨四五点时,褪黑素的分泌刚进入下降阶段,皮质醇的释放刚刚启动,神经系统仍处在低应激状态。

这个时间段如果突然醒来,不仅影响睡眠完整性,还容易打断深睡周期,造成大脑供氧不足。 对年轻人可能问题不大,但对血管弹性本就变差的老人,这种生理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早起并不等于精神好。起得早不代表清醒得快,也不代表白天效率高。

老年人的睡眠架构本身就比中青年脆弱,浅睡多、深睡少、易醒、入睡慢,再加上天亮前就被闹钟叫醒,整个睡眠过程几乎处于断裂状态。

很多人白天哈欠连天、注意力涣散、午后昏沉,这些看起来像是“老了的自然现象”,其实本质是被过早唤醒后的恢复失败。

尤其在夏天,太阳升得早,气温起得快,老人看到天亮就误以为该起床了。 这种凭天色判断作息的做法,虽然符合农耕时代节律,但现代环境下却不再合理。

室内温控、灯光污染、作息碎片化,已经打乱了人类对自然节律的依赖。特别是城市老年人,早起以后并没有体力劳动的需求,反而面临的是一整天的空耗。

越早起,越长时间处于无事可做的“空档”, 容易引发焦虑、孤独感、注意力涣散等情绪波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心脑血管系统的问题。大多数心梗、脑梗都发生在清晨五到七点这一段时间,这并非巧合。

这个时段人体血压和血黏度处于一个相对变化剧烈的过程。 如果老人这个时间起床,尤其是起身过快、走动过急,容易造成血流不均,血压骤变。

而血管内皮功能随着年龄下降,这种冲击更容易造成微血管破裂或斑块脱落。

临床上不少早晨跌倒或晕厥的案例,背后原因不是年龄,也不是单纯血糖低,而是起床过早+循环系统还未准备好。

有人为了清晨锻炼坚持五点起床,结果散步途中突然头晕摔倒, 有人醒后直接洗冷水脸,导致交感神经骤然兴奋,引发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这些都不是“偶然”。

如果把每天六点前起床看作一种健康行为,那就等于把身体的“重启按钮”按早了。尤其对于那些本就睡眠不佳的老人而言,过早起床只会加剧神经系统负担。

因为老年人的睡眠恢复功能较差,少一个小时的深睡眠,等于少了大脑修复的黄金时间。一段高质量的清晨睡眠, 对记忆、情绪、免疫系统都有正向作用,而不是“浪费时间”。

很多老人说自己早上四五点自然醒,这是事实,但不是理由。自然醒不代表应该立刻起床。

这个时候醒来,可以静卧、闭眼、缓缓调息,等天光真正明亮、生理节律完全启动后再起床,对身体才是保护。

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人,如果起床时间在6:30至7:30之间,全天精力状态明显优于起床早于6点的人群。这不是理论推演,而是长期追踪的结果。

睡眠质量不只是靠长短衡量,更重要的是节奏完整性。早睡早起看似合理,真正有害的是“早起脱节”。

不少人八九点睡觉,凌晨四点就醒,一天总共睡七个小时,看起来够了,但中间被打断数次,醒来后头昏脑涨。

这种“早起脱节型失眠”是老年群体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睡够了,却没睡好。

而且越是年纪大,睡眠所带来的修复功能越重要。 免疫系统重建、细胞修复、记忆巩固、情绪稳定,这些都发生在夜间深睡期。

破坏这个节奏,就等于主动削弱身体的自愈能力。很多慢性病的加重、老年性抑郁、记忆力衰退、糖代谢紊乱,其实都与夜间睡眠片段化和清晨起床过早有关。

一些老年人之所以迷信早起, 是因为认为“勤劳健康”,但身体不讲道德,它只遵守生理规律。

越是想要通过“自律”来对抗衰老,就越容易把节奏推偏。

有人五点起床,六点出门,七点回家后困到坐着都能睡,说明起得不是早,而是错。 真正的规律,是根据身体调节周期来的,而不是盯着钟表看来的。

不少健康建议容易被表面道理带偏,早起就好、多动就行、越冷越锻炼,这些口号式的习惯一旦没有个体化分析,很可能反而把问题放大。

每一个老人的节律其实都不一样,科学建议要有基础数据支撑,但也需要贴近生活的观察。综合来说,起床时间不应早于六点,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生理临界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人健康生活方式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方留民.早晨睡懒觉有好处[J].发现,2002,(10):46.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期失眠引起的精神症状有哪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睡眠障碍的困扰,尤其是长期失眠问题日益普遍。长期失眠不仅影响身体...
赶紧自查!这些行为在伤害你的肝... 作为人体内的“化工厂”肝脏承担着新陈代谢、解毒、储存等重要功能。肝脏疾病往往具有隐匿性,早期不易察觉...
均衡膳食的艺术:解锁健康生活的... 餐桌上的营养交响曲 当我们谈论均衡膳食时,仿佛在指挥一场营养交响乐。每种食物都像是一个独特的乐器,只...
夏季这几种水果,吃对了解暑又健... 夏天是吃水果的黄金时节,西瓜、桃、山竹……绝对是盛夏的标配。这些香甜可口的时令水果牵动着我们的味蕾,...
4 种最佳抗衰老的运动,让你显... 4 种最佳抗衰老的运动,保持冻龄状态: 第一项运动、快走——改善三高,强化身体机能 快走是一种简单...
伏天不排毒,一年身体堵,入伏后... 老话说,“热在三伏”, 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 气温极高,还时常有暴雨,高温潮热交替, 且人们...
6名大学生溺亡,脱落的格栅板是... 本文转自【国家应急广播】;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
广东一地确诊超2600例!汕头... 近期 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 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 提醒各国做好...
原创 让... 在感情的世界里,从女人的角度来说,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很多时候,都要从现实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感情。 ...
肾病肌酐高为何迟迟降不下来?原... 大家好,我是河北省三甲公立医院的医生杜立建,如果您肌酐猛涨降不下来,明明努力控制饮食了,甚至还在偷偷...
孕妇应该注意食量的水果,这些水... 怀孕期间,准妈妈们为了宝宝健康,常会特别注意饮食,其中水果因为营养丰富、口感好,被很多孕妇当作每天必...
原创 杨... 夏天因为天气热,出汗比较多也很正常,是身体在帮助调节体温,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警惕异常出汗...
一图解码:麦济生物赴港IPO ... 7月14日,麦济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麦济生物是...
血糖调节失衡:最易缺乏这些营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调节失衡。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不仅影响...
原创 动... #动了真情的男人,不会在这5点上忽视你! 在情感的世界中,真心往往藏于细节之处。当一个男人动了真情...
超声血流动力学 vs 静脉造影... 你是否注意过,有些人小腿上布满了蜿蜒隆起、青紫色的血管,像蚯蚓一样盘踞在皮肤下?这并不是普通的血管显...
转基因食物配料表应该这样看! 转基因食物配料表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不用太紧张,了解几个基本点就能轻松应对。 很多加工食品里...
周静华被引渡回国 亚洲地区“百...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中泰执法...
科学养护胃部:五大关键助力消化... 前言 胃的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日常的科学养护至关重要。良好的习惯不仅能支持消化功能,更是维护整...
揭秘:哪些甲状腺结节适合做穿刺... 在健康养生的道路上,甲状腺结节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很多被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朋友都会有一个疑问:我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