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又叫“柴桂汤”,你别看它没有桂枝汤、麻黄汤、理中汤等撑起中医半边天的方剂有名。但它也是养生和过日子不可缺少的,就像厨房里“柴米油盐”一样的角色。
张仲景所著经典《伤寒论》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划重点可以发现,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畅、渴、出汗、有寒有热、心烦。都是柴桂汤可以帮忙解决的。其实从病机上来说,就是“胆热脾寒”、水饮内停了。
胆热会怎么样呢,口苦、咽干、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头晕耳鸣、胸胁胀闷,严重时可出现黄疸。
脾寒又是什么症状呢:腹痛、腹泻、便溏、腹胀、食欲减退、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腻。
胆热又脾寒的时候,典型感觉就是上有热(口苦咽干)、下有寒(肢冷腹痛)。
适用症状用一首歌诀概括就是:口苦咽干食欲差,积食腹胀大便稀,口渴烦躁喜饮水,寒热夹杂恶寒多。
柴桂汤,药物组成:柴胡、桂枝、干姜、瓜蒌根、黄芩、牡蛎、炙甘草。整方寒热并用,肝脾同治,既清肝胆之热,又温脾胃之寒。
细看方中仅7味药,却藏着3个经典药对。解少阳郁结的柴胡+黄芩,温阳化气的桂枝+干姜,软坚散结的瓜蒌根+牡蛎。
所以这道方子,能覆盖外感病邪的少阳急性病、阳虚内寒的慢性病,阳虚下寒多的老年病、妇科病。加上方子的加减化裁,使得它适用的范围很广泛(神经衰弱、失眠、抑郁、久痢、疮疡、疟疾、肺痈、慢性肝炎、胃炎、肝硬化、胆囊炎、妇科诸疾、更年期综合征),因而有“万能方”之称。
临床上,对于脾寒湿重的,我会增加干姜和白术的量;郁热太过的,则增加黄芩的药量,再加一味炒栀子;经常反酸、嗳气的,加黄连、栀子;有胆结石的,加鸡内金、金钱草;经常失眠易醒、神经衰弱的,加五味子。
这个万能方,现代很多人都用的上。
比如有些患者,看电脑多、熬夜多,又受了寒,出现了头痛、发烧、怕冷,用了三四剂柴桂汤下去,就舒服了。
还有好几个患者,是肩颈不舒服,又胸闷、胃胀、平时怕冷怕风,用了柴桂汤,情况都大好转。
之前也看过这样的患者,眼睛发胀、想呕吐、大便稀、身发热,手脚摸着又是冰凉的,考虑寒重,所以用柴桂汤加附子,也能很快调理好。
以上讲到药物,建议在医生辨证帮助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