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5日,谐音“我爱我”,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这一节日始于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的倡议,2004年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正式确立,旨在呼吁青少年关注自我心理成长,从爱自己出发,培养健全人格,进而关爱他人与社会。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值此心理健康日之际,我们呼吁每个人停下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用科学的方式爱自己。
1.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据统计,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5.8%~30%,大学生心理障碍比例约为16%~25.4%,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学习适应困难等。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需要被看见的个体。
2.心理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安全感、自我接纳、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谐等。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以稳定的状态应对外界挑战,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1.基础层面:照顾身体
健康饮食、规律睡眠、适度运动是身心健康的根基。例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刺激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
2.进阶层面:提升自我
阅读、艺术熏陶、得体社交,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审美。
3.深层疗愈:接纳与和解
接纳不完美:出身、容貌、现状都是自我的一部分;
与情绪共处:允许情绪流动,不评判、不抗拒,通过冥想或写情绪日记疏导压力;
追溯伤痛根源: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始原因,拥抱内在的脆弱。
1.身体充电计划
睡眠管理:固定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用阅读或轻音乐助眠;
运动赋能:选择喜欢的运动类型,如跑步、瑜伽,释放压力同时增强体质。
2.情绪调节工具箱
10分钟呼吸冥想:专注腹部起伏,清空杂念;
“事实替代想象”法:当陷入消极思维时,反问自己“是否有实际证据?”。
3.社交能量管理
设立边界:拒绝过度消耗的人际请求,保护个人能量;
主动连接:与信任的朋友定期交流,良性互动能激活大脑放松信号。
“真正的成长,不是与时间赛跑,而是学会在奔跑中倾听自己的心跳。”无论是疲惫时的暂停,还是压力下的求助,都是对生命的温柔以待。这个525,愿我们不再忽视内心的声音,用科学的方法与专业的力量,共同守护每一颗独一无二的灵魂。
“关注心理健康,从今天开始”
若您或身边人需要心理支持,请随时陪伴,必要时及时就医,让我们携手传递温暖,让每一缕微光都有回响。
来源: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理门诊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