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出生于1247年,原名彭俊,别号全一、君宝与张邋遢,旷世大儒,具有广博的知识。根据《明史》记载,他是汉族人,出生于辽东的懿州。在道教、炼丹术、武术以及哲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他生存的年代,蒙古统治者与南宋并存,辽东地区在蒙古的统治之下。至1260年,忽必烈正式登基,并建立了元朝。张三丰在这一时期展露出过人的才华,他的政治生涯在元朝中逐渐顺利上升,最终晋升为博陵令。此外,他所创立的道教武当派与三丰派在元朝到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重与赞誉。
关于“张三丰”这个名字的来源,有一个颇有趣的传说。相传在一次游览宝鸡山时,他远远看见三座山峰耸立、清新俊秀,心中不禁愉悦,从此自称为“三峰”。见人们称他为“三峰居士”,名声渐渐传开,然而张真人后来感觉有些后悔,因为在古代,“三峰采战”这一房中术中的“三峰”其实指的是“上舌、中乳、下牝户”,常常被市井之人拿来调侃,使得他感到困扰,最后决定将“三峰”改为“三丰”。
对张三丰的生卒年份,虽然众说纷纭,但出生年份相对一致。他的去世年在不同文献中各有不同的记载。相传在明洪武初年,朱元璋曾多次派人请见张三丰,后者却选择了“托仙远遁”。原因在于,张三丰自认为是“大元遗老”,古代忠臣通常不为二主服务,作为元朝子民的他因维护名节而选择避世。
即使不去深究张真人的民族情怀,仅从其年龄来看,洪武初年是1368年,那时的张真人已经121岁之高龄。在明代的《崂山志》中记载,永乐二年(1404年),张三丰前往崂山隐居,对冬季的景色感到惋惜,因无花可赏,便运用法术将一株“耐冬”的山茶从云南移植,时至今日,历经六百年,这株山茶依旧生机盎然,在寒冬中怒放,仿佛承载着张三丰的精神。
传说永乐皇帝朱棣也非常渴望与张三丰见面,并进行有关长生之法的交流。他多次派遣文渊阁大学士胡广前去寻找。至永乐十四年,由于多次寻访未果,令朱棣震怒,给予胡广通牒,濒临死罪的胡广不得已地在武当山长跪不起,最终感动了张真人,使得他写了一封书信,托胡广带回去以交代情况。
永乐十四年为公元1418年,这时的张三丰已经171岁,但耳聪目明,尚能书写,真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到了清朝雍正初年,传言有位名为汪梦九的人声称遇见了张三丰,并多次向其请教道理与武学。如果这说法属实,那张三丰此时已达476岁之高龄,实在令人生疑。
根据明史的记载,张三丰于1464年去世,活过了217个春秋,这种说法在学术上较为被认可。不论是476岁还是217岁,他的寿命都超越了常人的范畴,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