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最后是怎么去世的?医生:多是身体给出4个预兆,却没在意
创始人
2025-05-13 18:10:28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上个月南京有个送外卖的小伙子,年纪不过26岁,连夜送了三单外卖,最后一单还在App里“配送中”,人就倒在路边没起来。

那天天气38度,地表温度超过50度,围观群众说他浑身滚烫,脸却发白,救护车赶到时已经没心跳了。

医生到现场一看,说是热射病,送来医院时体温还在41.8℃,最后全力抢救还是没救回来。

监护室的大夫感慨一句:不是没预兆,是没人重视。

热射病这种病,名字听着不像什么“真正的大病”,但其实它杀起人来,比心梗还快、比脑梗还猛。

有时从发病到死亡,不用半天。

有数据说,在高温暴露下突发热射病的患者中,若不在2小时内降温并进行器官支持治疗,死亡率超过80%

而热射病患者最终的死亡,不是因为“热死了”,而是身体的“自我毁灭机制”启动了。

当体温超过40.5℃以上,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就开始紊乱。本该“发汗降温”的机制失败,身体只能靠高温强行“蒸发”。

这个时候,细胞开始蛋白变性,酶系统紊乱,代谢紊乱,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一掉再掉,肝、肾、心、脑开始缺血缺氧,最先坏的就是大脑,接着是肾,然后是肝脏,最后多器官功能衰竭,人就这么“烧坏”了。

死亡的过程不是剧烈抽搐,而是像熄火一样,一点点失去意识。

有人送到医院时还在说话,过了半小时开始意识模糊,说话变慢,四肢冰凉,嘴唇发紫,心电图变形,最后躺下就再也没起来。

医生表示,此乃身体发出的信号,只是无人能解。

这个病最吓人的,不是发作快,而是早期不疼不痒,看不出啥端倪。有些人明明已经进入危险期,还以为自己只是“有点热”。

医生总结过,多数热射病患者在出事前,其实都有四个预警,但都被当成“小毛病”错过了。

第一个最常见的,是持续出汗后突然不出汗。这个变化很多人不在意,以为是身体“适应了高温”,但其实正好相反,那是汗腺功能崩了。

人在高温环境里,出汗是为了带走热量,可一旦身体脱水、汗腺疲劳,到了一个“崩溃点”,汗突然停了,这时候热量没地方排,体温蹭蹭往上涨。

表皮却摸着干燥、滚烫,人反而觉得“清爽”了一点。

医生说,热射病患者早期大多经历这个过程,叫做“汗停预兆”。不出汗那一刻,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第二个信号,是肌肉抽痛或痉挛感变强。很多人把它当成“热到了、没喝水”的正常反应,其实这是电解质已经紊乱的表现。

人在高温中出汗,不光是水分丢失,钠、钾、镁等电解质也跟着流失,一旦补不上,肌肉细胞膜电位变化,收缩失控,就会开始抽筋。

而且这种抽筋不像运动过度那种缓解快,它是断断续续的,一阵一阵,有时候连说话时脸部肌肉都发抖。

这个阶段,其实已经进入“热痉挛期”,马上就可能升级成热射病。

第三个表现,是出现“迷糊感”或者语言含糊。

这时候大多数人会以为是“中暑”,其实身体已经开始“神经灼烧”。

高热让大脑内的神经元功能减弱,尤其是语言中枢和小脑,最容易受损。

有些人开始语速慢,说话逻辑乱,甚至说着说着突然沉默,或者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动作,比如走着走着站住了、突然不记得自己要干嘛。

这种状态一旦出现,危险就离得不远了,后面可能就昏迷。

医生遇到过一位工地大叔,上午还在铲沙子,下午跟工友说话开始重复一个词“水……水……水……”,别人以为他渴了,拿水给他喝,他手都抬不起来,五分钟后就瘫坐地上。

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抢救三小时没救回来。死因报告写着“高温诱发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意识障碍及器官功能衰竭”。

第四个表现,是心跳莫名加快,呼吸变浅变快。

这不是因为紧张,是身体在自我救火。高温让身体启动交感神经系统,心跳加速想把血液送到皮肤带走热量,可这个过程会迅速消耗能量和氧气。

一旦供不上,心肌缺血,血管扩张又回流不上来,心率可能冲到每分钟120以上。

呼吸频率增加是为了补氧,但肺部毛细血管因为高温也开始渗漏,肺水肿随时可能发生。

有些人就是死在这个阶段的——心脏实在撑不住,快速心律失常,直接停跳。

有医生形容说,热射病不是“热死”,而是“撑死”,身体自己拼命在抢救自己,拼着命跳、命喘,直到撑不住。

更讽刺的是,大多数人对这些症状根本不重视。

很多热射病患者,出事前还在坚持工作、跑步、做饭、开车,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烧到边缘”。

尤其是一些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或者服用了影响出汗药物的人,早期症状更加不典型。有的连出汗都没有,就开始发呆、摔倒,错过了救命的窗口。

还有一个被低估的问题,是“湿热封锁”。

很多城市夏天不光热还潮,湿度一上来,人体通过汗液蒸发降温的通道就被堵住了。体表一身黏汗,却带不走热,体温就在体内越堆越高。

世界卫生组织有份数据,当环境湿度超过70%时,热射病风险比干热环境提升了约1.9倍。南方城市夏天热死人,多数都跟这个有关。

再说一点,很多人习惯中暑就喝水、喝藿香正气水,以为能解决问题,但这在热射病面前几乎没用。

这不是“阳虚”也不是“湿重”,是核心高热造成的系统崩溃

真正的救命办法只有两个:降温和快速送医。

降温不是擦汗、吹电扇那种,而是物理降温,像冰袋夹颈窝、腋下、腹股沟,冷水擦身、风扇+酒精喷雾,还有最重要的,立刻拨打120。

时间一过,器官开始坏死,再强的药也拉不回来。

很多家庭以为人中暑昏了,只是虚了,拖在家里“捂被子出汗”,结果汗没出,人烧坏了脑子,进医院就已经脑死亡。

医生说,热射病的致命点,就是“看起来像中暑”,但实际上远比中暑要凶残得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涛,赵悦,王猛,等.热射病院前急救专家共识(2024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5,50(03):245-25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孩子哭闹发火,父母有4种做法,... 5岁前的孩子正好处于自立阶段,发火哭闹、撒泼打滚等情绪事件非常多,父母经常为此头疼。 面对孩子的负面...
秀洲男性九价HPV疫苗来了! 秀洲16至26岁男性 请注意! 2025年4月 默沙东九价HPV疫苗多项新适应证 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
男性HPV疫苗获批上市,9到2... 曾经一针难求的九价HPV疫苗,男性也可以接种了。 近日,九价HPV疫苗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
建议糖尿病人:不管有钱没钱,常...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选择合适的食...
心学问心理教育好不好?高一孩子...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在高一阶段,成绩的波动可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未来发展...
原创 纳...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关于纳粹德国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由来,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看如今的德国的历史,而要...
原创 入... 一、清凉解暑类食物 1. 绿豆汤 ○ 绿豆汤是入夏的经典饮品,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非常适宜的。绿豆富含...
原创 越... #越是深爱你的男人,就越容易为这5件事和你生气! 在爱情的世界里,有一种现象常常让人困惑,那就是那...
一学就会的夏季养生饮食攻略,照... 夏季要以清热解暑、清淡食物为主 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过多,容易丢失津液,且...
【时令节气与健康】(19)有没... 有些哮喘患者症状减轻一些就自行停药,请问这样正确吗?另外有没有适合立夏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来减少秋冬...
原创 瘙... 高血糖是现代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糖已然呈现出年轻化、全...
汝城县:联合义诊进乡镇 守护群...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3日讯(通讯员 朱忠达 唐薇 江丽丽)“大哥,你体重超标,血压偏高,心...
输卵管粘连备孕怀不上,能否考虑... 输卵管粘连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月经不正常 还有部分女性会出现月经异常的现象,症状严重者一个月来两...
严控低密度脂蛋白还不够!这4个... 在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方面,很多朋友都知道,要严格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在血脂控制方面,低密度...
1个能预测死亡风险的动作,坚持... 当你看到本文,别犹豫,马上跟着我做一个超简单的动作——金鸡独立。没错,就是像武侠片里那样,潇洒地抬起...
搜狐健康大连麦·精编 | 浅表...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胃癌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不良饮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惊心!4个月宝宝被亲戚摇晃致脑... “宝宝不哭,摇一摇就好了” 这句话,成了多少家庭的“哄娃魔咒”? 近日,一名4个月大的男婴因突然昏迷...
老年人为什么易患前列腺肥大?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
恩生堂刘家窑王晨医生: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感染是常见病因之一,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
李亚鹏妻子发文宣布搬家 为缩减... (来源:大象新闻) 5月14日报道,李亚鹏妻子海哈金喜搬家至普通小区“缩减开支 换小房子住” “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