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从这一天起,“数九寒天”就正式开始了,一首“九九消寒歌”生动的囊括了我国“数九”时节的天气特点。
「冬至」并不是指冬天到了,「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发,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到了冬至这一天,天地阴寒之气隆盛,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体的防御功能濒临最低点,骨关节病、心脑急症高发;但同时也是一年中阴阳转化交替的关键时刻,阳气开始萌动,故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使其逐渐壮大。
如果此时保养不好,则会影响整个一年的健康状态。
数九寒天,人体脏器最脆弱
一阳初升,万物之始。冬至之后,虽日照逐渐增多,但就身体感受而言,却是最为寒冷。
且这种寒冷将持续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这一时期,我们人体的阳气太弱,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心脏、血管、肠胃等,时常处于应激状态,稍不留神就可能埋下病根,甚至引发以外。
血管易变脆
冬天的橡胶管,受冻后很容易变脆开裂,人体的血管也是如此。在寒冷的刺激下,容易引起血管的痉挛,血压波动增加,脑卒中就会高发。
冬至时节好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冬天更要坚持服药,按时监测血压。
心脏最脆弱
每年11月到次年的1月,都是心脏病的高发期。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大,一进一出就可能导致冠脉痉挛,诱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造成心绞痛,甚至心梗。
关节怕受凉
一到冬天,腰腿肩颈痛的患者就会飙升。低温引起的关节受凉,会导致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变差,进而影响附近的肌肉或韧带,引发红肿、疼痛等不适,加重关节疼痛。
肠胃代谢慢
寒冷的冬天,肠胃本身就有些许倦怠,如果再食用过生、过冷、过硬的食物,必定会给胃带来额外负担。
呼吸道爱过敏
冬天气候干冷,病菌、尘螨容易滋生,同时鼻粘膜的黏液分泌减少,鼻子的“保护层”作用减弱,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感染也会高发。
过了冬至,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就要到了,特别是“一九”后,气温急剧下降,因此大家要特别注意防病保暖。
如果没有保暖,身体要调用很多阳气来抵御寒邪,补再多都不如先控制好消耗。
冬至离不开:温阳固肾祛寒湿
冬至过后,天地间白天渐长,夜晚渐短。天人相应,人体的阴气也到了最高峰,之后一阳始生,开始了新的周期。
此时养生在于助阳之藏,养阴之盛,固本培元。
多晒太阳,调气血
冬天有一个补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晒太阳】
气候严寒的冬季,寒冷容易伤人身的阳气,而阳光则给人以温暖,使人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从而增强御邪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每天午后晒10-15分钟左右,边晒边拍打,有助调理五脏气血;同时还可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常全身经络的作用。
当没有太阳可晒时,就推荐大家一个大人小孩都很适合的补阳气方法【夹脊法】
这个夹脊法就是刺激我们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这里是诸阳之会,能够补充提升阳气。
具体操作方法:
搓腰提耳,养肾气
腰为肾之府,按摩腰部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增加肾脏功能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具体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特别是,边泡脚边搓腰,效果更棒哦~
同时,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保健和气血顺畅,使肾气平和。
具体方法:可用手拉耳廓,先用食指和拇指将耳上部向下压、揉,再将耳中部向耳孔方向压、揉,最后将下耳垂向上提,封住耳孔。
如此反复做15次,以耳朵微微发热为度。
泡脚+艾灸,祛寒湿
冬至前后,全国多地降雨雪,尤其南方以湿寒为主。常言到“寒从脚下起,病从脚下除”,想要祛除体内湿寒,中药泡脚再适合不过了。
每晚泡脚后,可通过按揉刺激两脚底凹陷处的养生大穴【涌泉穴】,疏通经脉,促进气血的运行,将体内的湿寒逼出,补充暖流,起到温煦的效果。
此外,冬至是“阴极一阳生”,正是艾灸【神阙穴】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具体操作:冬至前后4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9天中,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可起到益气补阳,温肾健脾、调和气血、祛风除湿等功效,甚至会使人第二年少生病。
敲打胆经,疏通经络
胆主升阳,冬至一阳升,在这个阳气生发的日子,很适合【敲胆经】,可帮助气血更好的萌发,手动帮助阳气更好的生发。
冬天进补多,如果身体的经络不通,那么进补来很容易上火,多敲敲胆经,让经络畅通,吃进来的食物才会更好的变成气血。
具体方法:找到大腿外侧裤缝的位置,手握空拳,稍稍用力,自上而下地敲10分钟,从大腿敲到膝盖,最好是在上午的阳光底下,敲至身体发热。
也可借助工具,以可承受的力量,按摩我们大腿外侧。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补对一天,身体健康一年”。冬至这一天,北方会一家人齐聚煮上一大锅水饺,下碗面,喝上一口羊肉汤;南方则有吃赤豆糯米饭、酒酿汤圆的习俗。
冬至前后,人体阳气生发,脾胃运化转旺,容易吸收营养。此时,充分利用食物温润五脏六腑,给身体保暖;
同时,最大限度帮助人体蓄积能量,达到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补养的越好,阳气藏得越深,春天升发越得力。
多吃温性食物
此时饮食养生应以“藏热量”为主,冬季寒气凛冽,易损伤,可以多吃温性、热性。
特别是具有「温补肾阳」功效的食物进行调理,如羊肉、牛肉、鸽子肉、猪肚、核桃、腰果、南瓜等。
多吃黑色食物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黑色食物」对肾精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要补肾气就要多吃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紫米、黑米等。
多吃健脾食物
为了更好地吸收进补的食物,在补肾补阳的同时,还需要健脾。
脾胃属土,冬至时节,多吃一些土生土长的根茎类食物,如萝卜、山药、板栗、土豆、红薯、莲藕、花生等,可以健运脾胃中焦。
多吃滋阴食物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特别是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
如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桔子等,可滋阴去燥的食物。
冬日药膳推荐
栗子马蹄排骨汤
食材:栗子仁250克,荸荠100克,胡萝卜50克,玉米2根,猪排骨500克。
做法:
1. 荸荠去皮清净;胡萝卜去皮洗净切片;玉米洗净切段;猪排骨洗净,斩段。
2. 将所有食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白酒少许,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1.5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诸物合用,汤性平和,有良好的健脾益气、润肺化痰、滋养肝肾等作用。
猴头菇芡实鸡汤
食材:母鸡1只,猴头菇30克,干淮山、桂圆肉、白扁豆、芡实各15克,蜜枣2个,生姜3片。
做法:
1. 将白扁豆、芡实和淮山洗净,浸泡2-3个小时。
2. 将猴头菇放入温热的淡盐水中,压在水底浸泡30分钟。
3. 用手反复挤压清洗,让猴头菇排出菇内的黄水,并不断换水;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不发黄即可,最后剪掉猴头菇的根蒂,沥干备用。
4. 在锅中放入所有食材,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2个小时,出锅前5分钟加盐调味。
功效:养胃补脾、养血益气、滋润皮肤。尤其适合胃功能差、胃寒等需要养胃的人群食用。
芋头莲子粥
食材:芋头20克,莲子(去心)10克,陈皮2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 将芋头、莲子、粳米洗净,芋头切块;
2. 将以上原料加水炖煮至软糯后加陈皮、冰糖至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补中健脾、养心安神。
另外还需要注意,饮食不宜过咸,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
在至寒的三九天,养藏精气也必须是全年中“藏”得最深的时候,此时宜静不宜动。
【起居方面】一定要早睡,且减少过强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使身心得到充足的休养。午间休息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如果有日光,可以到日光下安静地晒一会。
【运动方面】晨练不应早于7点,且运动强度也不可太大,建议以行走、健走为宜,使得身体气血运行通畅,神清气爽又不至于耗伤正气。
养藏精气还需保持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抑郁。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无论你是否准备与家人一起庆祝冬至这一天的到来,记得把冬至养生的要点记下来,多多进补,温阳固肾,养藏精气,为来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