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容易焦虑”的时代
家长们背负家庭、工作压力
就更希望孩子每天要开开心心的
做什么都很有效率
但有时候却忘记了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
“小孩哥”“小孩姐”
也会有他们的烦恼、沮丧和焦虑
“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显示,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高中生抑郁检出率高达40%。
”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烦”?
不是现在的孩子变脆弱了,而是如今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抑郁状态是一种需要警惕的情绪问题。
大部分时候,儿童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家庭、学校环境都可能让沮丧的孩子陷入抑郁。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比成人更难以琢磨。矛盾、敏感、渴望独立又无法独立、幼稚与成熟并存……这些心理让这个时期的他们饱受情绪困扰,一旦处于长时间的纠缠与拉扯,会让他们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青少年抑郁的外在表现和成人略有不同,往往不一定表现为情绪低落,反而容易出现愤怒、易激惹的表现,经常被错误归类到问题儿童。
家长们要注意
如果发现你家孩子有这些表现
一定要及时和他们沟通
生理变化
孩子出现突然挑食厌食、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情绪变化
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表现为紧张不安、过度担心、脾气暴躁、悲伤,对事物失去兴趣等。
行为变化
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孩子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缩等问题,表现为不爱出门、不去学校、不与人交往等。
一般来讲,孩子 出现以上表现超过两周,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孩子的世界本不至于如此
家长们可以试着做好这几件事
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保持在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生活中建议家长放下手机,尽量多抽一些时间去陪伴孩子。同时 要注重提高陪伴质量,拒绝说教和敷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成人是友好的,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是被祝福的。
引导孩子认识情绪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波动。家长应当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每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帮助他们通过画画、写日记或与家人分享等方式来 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
经常给予孩子表扬与肯定
考试成绩不能当作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孩子成绩不好难免会出现受挫心理,此时家长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和真诚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还有父母的支持。
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行为问题, 请家长先冷静下来,及时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个合理宣泄情绪的榜样。
及时发现异常,有需要及时就诊
家长应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主动反馈孩子状况。医院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后托底,在康复方面, 及时的干预对青少年抑郁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儿童心理健康很重要
成人也一样重要
我们都应该学会及时
释放压力、排解情绪、关爱自己
科室介绍
儿童心理行为门诊
我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开展心理行为个性评估与指导,如0-6岁儿童心理神经发育筛查、气质测评、儿童行为量表、智力测定、注意力评估、感觉统合能力测试、多动症筛查、S-S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等,为家长提供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咨询指导。
李少维 儿童保健部主任 主治医师
心理治疗师 康复治疗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障碍与干预学组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特殊儿童医教协同干预与发展专委会委员;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
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县级妇幼保健工作委员会秘书;
厦门市医师协会儿童保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厦门市基层卫生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双硕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科博士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JCR一区SCI论文2篇、中华核心期刊论文1篇。
江瑞芬 儿保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儿童心理、发育行为专科多年,擅长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等诊治,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亲子关系咨询。
王婉奕 儿保科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硕士学位。 擅长儿童行为发育的诊治,尤其在儿童早期发展、心理行为问题、儿童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精神及语言发育迟缓及构音障碍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从事儿科及儿童保健工作20年,曾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著名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及培训,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及丰富的临床、教学工作经验,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素材 | 儿保科
责编 | 李璟祎
审稿 | 陈媛媛、刘璐
核稿 | 李少维、朱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