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苏
1938年5月出版的《伦敦新闻画报》上,出现了一整版抗战中国的报道。与此前同类报道相比,这一版照片上的中国军人颇有特色。他们衣着简朴,甚至近乎寒素,却有着昂扬的斗志,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不屈。照片的拍摄者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法朗西斯·鲁兹。画报中标注“:法朗西斯是鲁兹主教的女儿,很多读者应该对他(鲁兹主教)颇为熟悉。”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士”
1938年,周恩来在汉口与一个外国人重逢,这个善良而对中国抗战饱含同情的老者是周恩来的老朋友,被八路军办事处的朋友们称作“吴主教”——他的真名叫做罗甘·H·鲁兹,中文名吴德施。这位老者从1904年开始,一直担任着汉口圣公会鄂湘教区的主教。而法朗西斯·鲁兹,正是吴主教的女儿。
吴德施187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891年毕业于哈佛文学院,后入英国剑桥神学院学习,1896年为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传教。他的工作颇有成效,后来被任命为主教。1927年,这位吴主教认识了周恩来,或许因为都对未来的世界充满美好期望,两人很快建立了友谊。也就在这一年,周恩来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脱险来到武汉,一度住在吴德施的家中。“七一五”汪精卫背叛革命之时,又是吴德施利用教职身份,冒险设法帮助周恩来乘船离开武汉去的南昌。半个月以后,南昌起义爆发。
抗战全面爆发后,吴主教在汉口的住宅十分热闹。来往于美国和延安之间的史沫特莱、斯特朗,到敌后去工作的白求恩、柯利华,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八路军办事处领导人,乃至冯玉祥、宋子文等国民党大员都是这里的常客。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卡尔逊少校这样形容他“: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士。你可以在他的客厅里找到从共产党的领袖到国民党人的各色来宾,他对这些中国领导人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他是我们全家的朋友”
这期间,周恩来通过吴主教向世界宣传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战争,吴德施也积极参加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许多活动。也正是在这里,吴主教和周恩来共同安排了法朗西斯·鲁兹的延安之行。
此时,八路军急需棉衣、药品等各种物资。为此,吴德施联合斯特朗在汉口努力募集了10万元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决定将其直接送往正在激战中的晋东南。吴德施和周恩来讨论过之后,决定派他的女儿法朗西斯担纲运送物资的重任。
1938年春天,法朗西斯·鲁兹和史沫特莱以及一批欧美人士,包括瑞士女作家伊洛娜·L.休斯、传教士约翰·福斯特等一起组成“八路军国际慰问团”,辗转千里,终于成功地把物资送到了八路军手中。她们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热烈欢迎,也借机对八路军和延安进行了难得的采访,这就是《伦敦新闻画报》那批照片的由来。
法朗西斯·鲁兹1910年出生于庐山,这位姑娘从来不是一名新闻记者,拍照片属于客串,她真正的身份是一位钢琴家。她在中国不如史沫特莱或者斯特朗那样有名,也由于他们一家在1938年的5月便离开了中国——吴主教已经68岁,到了退休的年龄。
当年4月11日,周恩来等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屋顶花园设宴,为吴德施主教一家饯行。那一年,周恩来刚满40岁,两个忘年交依依惜别。几天后,吴主教一家在鄱阳街寓所举办告别会,周恩来和当时的武汉市长吴国桢等都应邀出席。那一天的晚宴之后,法朗西斯·鲁兹用钢琴弹奏了告别的乐曲。几十年后,法朗西斯回忆那次告别的情景:“他是我们全家的朋友,而且经常来看我们。在1938年4月我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他参加了我的告别演出。我还记得我当时弹了巴赫、肖邦和法兰克的曲子。”周恩来竟然走上了琴台,给法朗西斯送上了一束鲜花。
“钢琴外交”与《chou》
吴主教离开中国后,1945年病逝于美国密歇根州。
1972年,随着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周恩来发出了一份特殊的邀请——以私人的名义,邀请两位美国音乐家——理查德德·哈登夫妇到中国来,表演他们独特的双人钢琴。理查德德·哈登的夫人,便是当年的法朗西斯。鲁兹家与中国的缘,在26年之后重新接续,而周恩来一手接续的这份缘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大门的打开。哈登夫妇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了巴赫的音乐,表演了中国传统音乐演绎的《小宝宝》,也表演了法朗西斯创作的《庐山组曲》——这组曲子的旋律来自庐山石工们的号子,也是法朗西斯童年时的记忆。
理查德德和法朗西斯的表演不是公开的,但在当时的中国依然引起了轰动。他们的演出在西方得到了大量的报道,人们纷纷惊呼,中国的大门重新对世界打开了。也是借着这个契机,周恩来利用罗马尼亚的国庆节,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达了播放罗马尼亚音乐的指示,欧美音乐就此正式在中国重新出现了。
周恩来的“钢琴外交”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这以后,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法朗西斯和她的丈夫曾几次访华,而更多的欧美音乐文化团体也开始走进中国。尼克松形容法朗西斯和她的丈夫“:他们是伟大的艺术家,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也是世界的,不仅弘扬文化,而且解决问题。”
也正是在1972年访华期间,法朗西斯再次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和他们夫妇做了一次两个小时的会见,并依然像家人一样亲切地安排他们到庐山扫墓——法朗西斯的母亲就长眠在那里。
在见面的时候,法朗西斯给周恩来带来了一份礼物——一批她父亲吴主教晚年的照片。摄影师抓拍下周恩来端起礼物的瞬间,从照片可以看到,久经风雨的周恩来,在这一刻情绪明显有一丝失控。
法朗西斯没有选择记者的职业,但吴主教的儿子麦库克·鲁兹却是一名优秀的记者。1978年,他完成了一本新书,书名只有一个字——《Chou》,翻译成中文便是《周》。正是在这本书中,麦库克写道,他认为自己可能是周恩来最后接见的美国人。
1974年12月,周恩来在医院和麦库克·鲁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谈。当他们告别的时候,周恩来勉力起身相送,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两个国家的大门,从来也不应该被关闭。”
(摘自《同舟共进》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