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将至,寒风渐起,作为 “冬藏” 的起点,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中国人延续千年的习俗。俗语说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道美食不仅承载着团圆的寓意,更寄托着人们抵御严寒、滋养身体的期待。但并非所有饺子馅都适合立冬食用,不当选择可能让养生变成 “伤生”,以下三种馅料尤其需要避开。

首先是过咸馅,这类馅料在立冬饮食中堪称 “隐形健康杀手”。不少人调馅时习惯多放盐提味,比如过咸的韭菜鸡蛋馅、白菜猪肉馅,甚至在海鲜馅中额外添加酱油、咸菜提鲜。从口感上看,过咸的饺子会掩盖食材本身的鲜味,吃完后口干舌燥;从健康角度而言,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肾脏排泄功能相对较弱,过量摄入盐分容易导致水钠潴留,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能引发血压升高、水肿等问题。传统养生理念强调 “冬令进补,宜温宜淡”,老一辈人常说 “立冬吃饺要清淡,太咸难把福气揽”,正是这个道理。建议调馅时少盐少酱,可通过葱姜、香菇、虾仁等天然食材增香,既保留鲜味又减少肾脏负担。

其次是隔夜剩馅,这是很多人为图方便的选择,却暗藏健康隐患。调好的馅料即使放入冰箱冷藏,经过一夜的放置,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蔬菜馅料会因水分流失而变得干柴,肉类馅料则可能失去鲜嫩口感,还容易与冰箱内的其他食物串味,影响饺子的风味。更关键的是,隔夜馅料在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蔬菜在切割后,细胞受损会促使亚硝酸盐生成,尤其是白菜、韭菜、芹菜等绿叶菜和根茎类蔬菜,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而亚硝酸盐是公认的致癌物质,过量摄入会对肝脏、消化道造成损伤,引发恶心、呕吐、头晕等中毒症状,长期摄入还会增加患癌风险。此外,隔夜馅料若储存不当,还可能滋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导致肠胃感染。因此,立冬包饺子尽量现调现包,当天吃完,若确实需要储存,需密封好放入冷冻层,且储存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最后是高脂馅,很多人认为冬季需要多吃高脂肪食物抵御寒冷,于是在饺子馅中加入大量五花肉、肥牛、肥羊,甚至额外添加猪油、香油增香。这类高脂馅料虽然吃起来香浓过瘾,但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冬季人体活动量减少,消化液分泌相对不足,大量高脂肪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同时,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此外,过量摄入脂肪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建议立冬饺子馅选择瘦肉、鸡胸肉、鱼虾、鸡蛋等优质蛋白,搭配蔬菜制作,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减少脂肪摄入,比如选择猪里脊、牛腱子肉等瘦肉部位,或用虾仁、鳕鱼等低脂肉类替代肥肉。
立冬吃饺子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对健康的期许。想要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滋养身体,就需要避开过咸、隔夜、高脂这三种 “雷区” 馅料,选择清淡、新鲜、低脂的搭配。比如白菜虾仁馅、香菇鸡胸肉馅、韭菜鸡蛋馅(少盐版)、萝卜牛肉馅(瘦肉)等,既符合冬季养生 “温、淡、鲜” 的原则,又能兼顾美味与健康。让我们在立冬这天,吃一碗健康的饺子,暖身暖心,为整个冬天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