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举办“时令节气与健康陕西”发布会。会上邀请相关专家围绕立冬时节养生保健、传染病防护、健康体重管理等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问: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请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医师李锐:建议老年人应当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坚持适度锻炼与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与及时就医。
冬季清晨,老人起床时动作要缓慢,从室内走向室外时,可在门口稍作停留,给身体一个适应温差的过程,尽量避免因温度急剧变化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建议自然条件允许情况下,老人在家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还要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18摄氏度到22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至60%为宜。
饮食方面应当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强免疫力。适量饮水,建议老年人每天饮水1500毫升至2000毫升,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冬季往往血压、血糖波动较大,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在遇到血压增高或血糖增高时切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更不应该在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自行停药。冬季适当增加血压、心率和血糖的监测频次,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血压、心率的监测。
问:冬季是流感高发季,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呢?得了流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邱琳:流感症状特点是“急、重、全身”,往往起病急,首发症状会出现高热、咽痛,体温常见38℃以上,全身肌肉酸痛症状明显,同时伴有畏寒、头痛、极度乏力等,疾病后期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以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通常不发烧或仅有低烧,全身症状不明显,一般5天到7天可自愈。
得了流感应及早就医、合理用药。流感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应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遵医嘱尽早使用。共同居住家人也应注意自身防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学龄期儿童应遵守返校规定,孩子需在体温恢复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复课,避免流感在校园内传播。
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广大民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要及时接种。可在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进行预约接种,每年9月至次年3月均可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问:民众习惯冬季进补,不同体质的人群应该如何科学进补?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主任医师闻新丽:冬季养生主要是以下四点。一是先辨体质,后进补。这是最核心的一条,“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自己不能准确地分辨体质类型,可以到中医医疗机构请医生把脉。
二是滋腻容易影响消化功能。很多补品如阿胶、熟地、黄精等较为滋腻,不易消化。进补前可先调理脾胃,用山药、茯苓、山楂等煮粥,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三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补各有侧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陕北寒冷干燥,可适当多吃羊肉、葱姜温补;陕南冬季湿冷,进补时可加入一些祛湿的食材,如薏米、白扁豆煮粥。
四是热证期间忌补。如感冒、咳嗽、发烧、喉咙痛时,须停止进补,以免延误病情。
问:今年是“健康体重管理年”。众所周知,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式,但是冬季天气寒冷,户外运动相应减少,请问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冬季的运动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崔巍:冬季运动不必追求“大汗淋漓”,只要做到微微出汗、身体发热、呼吸加快但能说话的程度,就是有效的。每天跳绳15分钟,每周健走3次,每次30分钟,就能收获明显健康效益。
冬季运动,我们强调宜缓不宜猛,讲究运动强度和节奏。冬季关节僵硬、肌肉弹性下降,贸然进行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拉伤或扭伤。建议等到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再外出锻炼,最佳时段是上午9时到11时,或下午3时到5时。
运动时,我们提倡“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吸湿排汗的贴身衣物,中层加毛衣或抓绒衣保暖,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运动过程中可根据体感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出汗后受凉。(记者 郭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