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空腹血糖:为什么它重要?
测量空腹血糖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效果的一个关键方法。它能比较真实地告诉我们两件事:
1. 身体自身调节血糖的基本能力:这反映了身体分泌胰岛素(一种降血糖激素)以及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胰岛β细胞)的工作状态;
2. 降糖药物的效果:特别是前一天晚上服用的药物,对控制第二天早上血糖的作用如何。这对判断长期用药方案是否合适非常重要。
什么是标准的“空腹血糖”?
就是指在停止进食至少8小时(但不超过12小时)后,通常在早上起床还没吃早饭时测得的血糖值。
理想的控制目标(针对新诊断、情况较好、没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友):
空腹血糖最好能控制在4.4-6.1mmol/L之间。
如果你的空腹血糖经常高于7mmol/L?
检查一下日常生活中这6个常见原因:
1. 晚饭吃得太晚:如果前一天晚饭吃得特别晚(比如快半夜了),那么到第二天早上测量时,身体可能还没消化完食物(空腹时间不足8小时),血糖就会偏高。当然,空腹时间太长(超过12小时)也不好,可能导致低血糖或身体产生反应反而升高血糖;
2. 晚饭的主食量不合适:晚饭吃的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主食)太多,能量过剩,会直接拉高第二天早上的血糖。但主食吃得太少甚至不吃也不行,有些朋友为了让第二天测血糖数值低些,故意少吃或不吃晚饭,这样反而可能因为能量不足,触发身体的保护机制,导致血糖反而升高;
3. 晚饭太油腻:晚餐吃了很多高脂肪的油类或油炸食品,这些食物消化慢,导致血糖升高的时间延长,影响可能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推高空腹血糖。建议晚餐清淡适量,少吃高脂肪食物;
4. 运动时间和强度不合适: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上做了剧烈运动也可能影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尤其是空腹时),一方面身体会因为紧张状态释放更多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另一方面,剧烈运动后身体如果没恢复好,也可能暂时影响胰岛素的效果,导致血糖升高。还要注意,空腹晨练本身有引起低血糖的风险;
5. 睡眠不足或熬夜: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睡眠时间太短(特别是少于5小时),会打乱身体的正常节奏,让神经系统更兴奋,促使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分泌增多,从而推高空腹血糖。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对控制血糖很关键;
6. 身体或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比如焦虑、心情低落)、晚上睡不好(多梦、容易醒)等心理因素,或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比如感冒发烧、有感染、受伤、拉肚子呕吐等),都会激活身体的“压力反应”,促使升糖激素的分泌,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空腹血糖持续偏高需要重视
上面提到的六个方面——晚餐的时间和内容(太晚、主食不合适、太油腻)、运动安排不当(尤其剧烈运动)、睡眠不足以及身心压力状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相对容易调整的因素。建议糖友们对照自己的情况仔细检查,如果发现有类似问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如果调整后血糖还是控制不好,一定要咨询医生,进一步查找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