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湖南”客户端《老年课堂》“岁月华章”活动的获奖通知跃入眼帘时,我枯坐的时光仿佛被一缕穿破十年光阴的暖阳刺破。于我这把浸淫岁月的银发人而言,“获奖”早已无关名利的追逐,而是一份对“退而不休,乐享生活”的笃定,被新湖南这方陪伴了我们十年的平台看见、珍视的感动。当金龙鱼珍珠米、谷花洲壹号菜籽油、法兰绒毛毯这三样沉甸甸的奖品摆在家中时,我看见的不仅是生活的馈赠,更是新湖南用十年光阴,为银发人生镌刻的不朽华章。
荣获新湖南“岁月华章”银发风采展示奖品
一、米香里的十年耕耘
金龙鱼御品珍珠米静静伫立在厨房角落,明黄的包装袋恰似新湖南十年间始终温暖的底色。我摩挲着袋身,指尖触到“爽弹甘甜”的字样,忽然就想起新湖南从初创到如今的成长轨迹——正如这稻子从青苗到金穗,十年耕耘,终成气象。而童年田埂间祖父弯腰收割的身影,与新湖南编辑们伏案打磨内容的模样,在时光的叠影里渐渐重合。
如今,我将这5千克珍珠米倒入米桶,颗颗分明的米粒,像极了新湖南十年间的每一篇报道、每一次活动,经过时光的淘洗,沉淀得愈发珍贵。淘米时,清水泛起乳白的涟漪,那是岁月的乳汁,也是新湖南十年如一日的滋养。待饭香弥漫整个厨房,我仿佛听见十年光阴在簌簌落下,每一粒米都在诉说:新湖南与我们这些银发人,都在把日子过成一碗热饭,平淡,却满是回甘。
这米,是新湖南“岁月华章”给我的一份烟火气勋章,更是新湖南十年耕耘的缩影。它让我明白,即便青丝成雪,新湖南仍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与我们一同烹煮生活的滋味,让每一餐都成为对岁月的致敬。
二、菜籽油里的十年醇香
谷花洲壹号菜籽油的墨绿色瓶身,透着新湖南十年间对传统匠心的坚守质感。“古法技艺,农村小榨”的字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新湖南与我们共同的记忆百宝箱。我想起故乡的油坊,也想起新湖南这些年对非遗技艺、传统生活的挖掘与呈现——那是对“根”的守望,是新湖南十年间从未改变的初心。
如今,这2.5L菜籽油在厨房里静静伫立,深褐的油体在光线下泛着琥珀的色泽,一如新湖南十年间沉淀的底蕴。炒菜时,油温升起,香气便迫不及待地钻出锅沿,窜进鼻腔。那香气,是传统的余韵,是新湖南对匠心的留存,更是我们与新湖南相伴十年的缩影——经过岁月的“压榨”与“沉淀”,才酿成这般醇厚的芬芳。
它煎炒烹炸出的每一道菜,都裹着新湖南的温度。我知道,这不仅是一瓶油,更是新湖南十年间对我们这代人坚守与传承的赞许。我们曾见证时代变迁,新湖南则成为记录者与同行者,如今,我们愿做古法小榨的坚守者,新湖南便是那传播者,把生活的醇香,传给更多人。
三、毛毯上的十年温情
蓝白花卉的法兰绒毛毯,叠放在沙发上,像新湖南十年间为我们编织的一片温柔湖泊。我轻轻展开它,指尖陷进柔软的绒面,那触感,是新湖南十年从未缺席的温柔。
记得年少时母亲的针脚,也记得新湖南这些年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从《老年课堂》的知识分享,到“岁月华章”的风采展示,每一次互动都如这毛毯的绒面,柔软且有力量。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毛毯上,花纹便活了过来,像新湖南十年间与我们共同描绘的生活图景,斑斓且温暖。我把自己裹进这份柔软里,仿佛被新湖南十年的善意紧紧拥抱。
新湖南“参与有礼”的承诺,在这毛毯上具象成了可触摸的温暖。它让我懂得,“岁月华章”的意义,不仅是展示银发风采,更是新湖南用十年时间,为我们编织的一张温暖之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其中,被看见、被呵护、被温柔以待。
四、十年华章,烟火永续
握着珍珠米的质朴,闻着菜籽油的醇香,裹着法兰绒的温暖,我忽然觉得,“岁月华章”与新湖南的十年,早已超越了一场活动、一份奖品的意义。
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新湖南十年的成长,也照见我们这代人“退而不休”的坚守——我们在新湖南的平台上泼墨书画人生,跃动舞蹈青春,定格摄影美好,也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把日子过成新湖南笔下的诗行。
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新湖南的十年与我们的岁岁年年,让传统匠心在现代生活里熠熠生辉,让银发智慧在新湖南的浪潮里奔涌向前。
它更是一份约定,是新湖南与我们的十年之约,也是下一个十年的邀约——邀请每一位老人,在新湖南的陪伴下,在岁月的长卷上继续书写华章。不必怕迟暮,不必惧荒芜,因为只要心怀热爱,新湖南的每一缕米香、每一丝油润、每一份温暖,都是我们与新湖南共同写下的最动人抒情。
这奖品,是新湖南十年给我的馈赠与情书;这“岁月华章”,是我们与新湖南共同的十年勋章。往后的日子,我仍会在厨房的烟火里耕耘,在新湖南的陪伴下寻趣,让每一粒米、每一滴油、每一寸温暖,都成为我与新湖南续写“十年华章”的注脚——因为我知道,银发的风景,新湖南的十年,本就灿烂如霞,绵长如诗。
作者简介
成方清,网名青峰侠,1964年8月生于湖南安乡县陈家嘴镇,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在文学领域深耕多年,成果显著:系安乡县、常德市两级作协会员,曾任常德散文家协会理事十年,同时为常德市新媒体协会成员,累计创作数万字网络作品,兼具文学质感与地域温度。
其原创连载《安乡陈家嘴风云》以鲜活笔触勾勒地域人文风貌,广受读者关注;还曾参与编撰《洞庭湖的长城》,负责陈家嘴镇部分内容,为留存地方文化记忆倾注心力。此外,他履历丰富,既有十年中学教育积淀,也历任常德市“行风热线”听评员、安乡县法院人民陪审员等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更长期投身公益,任常德市微善风慈善基金会安乡服务队负责人等,曾获市、县“最美志愿者”、常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23年9月还入选常德市“银发先锋‘五老’志愿者”资源库,事迹入选《湘韵银辉·湖南老年人风采录》《安乡巨变》等书籍,堪称以文学为笔、以服务为责的基层文化践行者。
作者 成方清 实习编辑 李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