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韦尼
秋分节气到了,昼夜均而寒暑平,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对于80、90后而言,平常工作压力大、熬夜频繁、代谢变慢等问题,让许多青中年人年陷入“亚健康”困局,而秋分时节正是调养身体的关键期。《黄帝内经》早有明训:“秋三月,此谓容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这份专属80、90后的养生指南,从衣食起居入手,助你安然度秋!
一、穿衣:防风护阳,保暖有度
秋分后“一场秋雨一场寒”,但80、90后常因工作忙碌忽略及时添衣。俗话说得好,“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尤其需要护好腹部、颈背和足踝三个部位。其中久坐办公腹部最易受凉,加件背心或围腰,避免脾胃受寒引发腹泻。颈背为“阳脉之海”,穿立领衫或薄外套防秋风侵袭。足踝保暖很重要,选择温暖的裤袜,睡前可温水泡脚15分钟,驱寒助眠。需要提醒的是,中青年女性尤需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寒从脚生”诱发痛经。
二、饮食:润燥养肺,健脾为先
秋燥最易伤津,加上80、90后生活工作节奏快,吃外卖频率高,而外卖大多高油高盐,易致口干便秘、皮肤干痒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秋分养生饮食方面重在“润肺防燥,健脾化湿”,兼顾祛除夏季遗留的湿气。推荐适合办公室人员的中药代茶饮,如蜂蜜芝麻饮,取黑芝麻粉30g+蜂蜜10g,温水冲调后服用,具有养肺润燥、润肠通便的功效,还可以改善秋燥便秘。还可饮用西洋参枸杞茶,取西洋参片3g+枸杞5g,沸水冲泡后饮用,具有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缓解秋乏,提升精力,好面对一天的繁忙工作。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三、起居:早卧早起,化解“睡眠债”
熬夜刷手机、加班至凌晨,是80、90后秋乏加重的元凶,尤其是秋分时节,无节制的熬夜会进一步耗伤身体气血,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一小时关闭手机,因为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会加剧失眠。如果入睡困难,可以通过冥想、静坐、听轻音乐来代替刷短视频,让大脑从亢奋切换到平静。
四、运动:微汗为度,疏通气血
80、90后是社会的主力军,工作繁忙,日常久坐导致代谢减慢,而健身运动又难以长期坚持,不如试试“碎片化运动”。推荐八段锦,每日12分钟,配合深呼吸,可拉伸肌肉,改善肢体僵硬,或进行快走,即休息时间快走30分钟,走到后背微微出汗即可,促进气血循环,还可以利用工作间隙进行5分钟的微运动,如每小时起身靠墙站立5分钟等。
温馨提示:如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疼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如出现其他不适请及时就医。
五、压力管理:打破不良情绪
工作、家庭是给80、90后压力的主要来源,长期的高压会带来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甚至引起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紊乱。80、90后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缓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如即时减压法,可用冷水洗脸或按揉耳廓30秒,使情绪平稳下来,或制作中药药袋,内置佛手、郁金、川芎、玫瑰花等中药,可疏肝理气,还可采用“闻香疗法”,即在办公桌上放柑橘精油等。
《遵生八笺》有言:“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秋分时节,让我们80、90后从内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