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40年前得癌症的少,现在却这么多?肿瘤医生牛小培揭穿背后的真相
创始人
2025-09-22 12:42:05
0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以前村里的老人们大多平静离世,现在癌症却像普通感冒一样常见”。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约为482万,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100万例相比,增加了近四倍。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结于单一原因。

一、人口老龄化,风险积累的必然结果

需要认识到的一个关键事实是,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疾病。年龄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致癌因素。

以下是相关数据对比

1981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67.8岁。

2023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78.2岁。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DNA修复能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细胞修复DNA损伤的效率会降低,导致突变积累。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衰老会导致免疫系统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下降,使得癌细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监视。

致癌因素暴露时间增加,随着寿命延长,人们接触各种致癌因素(包括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外界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的时间也会增加。

一些典型癌症的发病率增幅非常明显

前列腺癌,80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是60岁男性的8倍以上。

结直肠癌,85岁以上人群患结直肠癌的几率是45-54岁人群的15倍。

肺癌和胃癌,虽然这两种癌症与吸烟、感染等因素相关,但高发年龄仍然在60岁以上。

二、诊断技术进步,一把提升检出率的“双刃剑”

在过去,医疗技术存在很多局限性:40年前,癌症诊断主要依靠X光、触诊和基础的病理检查,早期癌症和位于身体深部的肿瘤很容易被漏诊。

而现在,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高分辨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技术得到普及,可以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病灶。

高清胃肠镜、支气管镜和超声内镜等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和呼吸道早期癌症的检出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被用于癌症筛查和监测。

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技术使得更多癌症亚型(例如乳腺癌的Luminal型)得以被明确诊断。

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中国城市地区肺癌的早期诊断率(I期)从2005年的不足15%上升到2020年的30%以上。

韩国在推行国家胃癌筛查(胃镜或钡餐)后,胃癌发病率的统计数值有所上升,但死亡率却明显降低(这是早发现、早治疗带来的效果)。

三、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自我增加的风险积累

吸烟(与肺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1984年中国男性吸烟率为63.0%;2018年为50.5%(但由于人口增长,吸烟总人数仍然很多)。

吸烟的致癌风险通常有20到30年的潜伏期。目前肺癌的高发,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上世纪70到90年代的高吸烟率。

肥胖与饮食结构的变化

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率(1982年和2020年相比),11.7%上升到50.7%。

红肉消费量(1980年和2020年相比),每人每年18.3kg增加到每人每年46.9kg。

加工肉制品、高糖饮料的摄入量大幅增加,而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的摄入量不足。

以上因素与结直肠癌、乳腺癌(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现在人们的职业体力活动大大减少,主动运动也不足。研究证实,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患结直肠癌、乳腺癌等13种癌症的风险。

空气污染(PM2.5),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物,长期暴露会增加肺癌风险。水和土壤污染,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暴露的问题。

四、感染性致癌因素的控制不平衡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下降(20世纪80年代大于60%,到了2020年约40%),加上冰箱的普及减少了腌制食品的摄入,胃癌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数量仍然庞大(约7000万)。虽然已经普及疫苗接种和新型抗病毒药物,但部分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较高。2006年后虽然已经引入疫苗,但适龄女性的接种率仍然不足,宫颈癌筛查覆盖也不均衡。

五、其他重要的驱动因素

生育模式的改变,初次生育年龄推迟(1980年平均23岁,推迟到2020年平均28岁)、生育次数减少、母乳喂养时间缩短。这些因素会增加女性体内雌激素暴露的时间,从而提高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酒精消费增加,全球酒精消费量都在上升,这会增加患口腔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职业暴露遗留问题,石棉、苯等有害物质的管控虽然已经加强,但既往暴露人群的癌症风险可能在数十年后才会显现。

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涉及到人口结构变化、技术发展、环境变迁以及个人行为等。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进步的诊断技术揭示了更多真相,而生活方式的改变则增加患癌风险。但随着对癌症认识的加深,预防机会也越来越多,比如戒烟、减重、运动、接种疫苗、根除幽门螺杆菌、科学筛查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五个领先”到“价值银行”,... 用“五个领先”银行战略练就过人本领,用“价值银行”建设书写新的游戏规则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江西嘉陇健康:科学减重的核心在... 减肥这件事,估计是很多人心中的“头等大事”。谁不想拥有一个健康又好看的身材呢?但市面上减肥方法五花八...
康江健康:传统减肥模式弊端多,...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肥胖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一变化不仅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也广泛出现于...
并非所有茶饮都适宜日常养生,科...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浪潮中,茶饮因其天然和多样的保健功能而受到众多人的青睐。然而,并非所有茶饮都适合日常...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人类胚... 想象一下,在一个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培育出一个微型的人类大脑和脊髓模型!这个听起来像科幻电影情节的...
张晓东教授:早癌筛查推广,如何... 编者按:早癌筛查是癌症防治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我国,其推广和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公众认知不足、专业医生...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芋头?医生提醒... 常见的芋头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为17%-23%,其升糖指数大约在48-70之间,属于中等升糖指数食物。...
麦粒肿、霰粒肿 如何科学应对? 眼睑是保护眼球的“第一道防线”,却也容易因细菌感染、油脂分泌异常等问题引发疾病。麦粒肿和霰粒肿是两种...
医萌宝贝|孩子出疹子的表现有哪... 一般六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出疹子,这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出疹子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护理,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安...
吃降压药一滴酒都不能喝?医生劝... 高血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缺乏运动,越来越多...
医线直击|躯体之痛下的情绪黑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刘通 当帕金森病让身体不再灵活,当化疗药物把肠胃搅得翻江倒海,当血液...
原创 三... 【改写后正文】 题记:翻开历史书卷,映入眼帘的大多是男性人物的名字。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社会对女性...
为什么40年前得癌症的少,现在...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以前村里的老人们大多平静离世,现在癌症却像普通感冒一样常见”。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原创 8... 在石家庄,一位8岁的孩子因肚子剧烈疼痛,疼得在地上翻滚,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经验丰富的医...
误区:喝淡茶就能对减肥有帮助 误区:喝淡茶就能对减肥有帮助 任何活性物质,都需要足够的剂量才能发挥健康效应。在减肥有效的研究当中,...
【每日一膳】补脾益肾的“鸡头米... 肇实乃芡实中之佼佼者,是广东肇庆的道地药材。 作为睡莲科水生植物,芡实的生长习性和植物形态与它同科的...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 乙肝患者...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此前科普提到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肝纤维等损伤,而在乙肝相关检查中,“乙肝表面抗...
原创 9... 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秋分节气。这一天,昼夜平分,寒暑均半,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秋分过后,白天渐短,...
一个月不超3次!50岁男子患上... 中午医院门诊,一位气色晦暗的男子坐在候诊区,无精打采地低着头。他的老友老马凑过来低声劝道:“你这毛病...
拔火罐意外致大面积烧伤 医生提... 近日,来自浙江温州的陈先生和朋友相约来到贵州旅游。旅行期间,陈先生听闻拔罐能缓解疲劳、疏通经络,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