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战略要地。在众多军事行动中,东北解放军首次攻占的重要大城市是吉林省的长春城。这场战役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根据地的重要转折点。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精心部署了夺取长春的作战计划,由吉辽军区直接指挥。4月14日,西南、东北、东南三路纵队如三把尖刀,迅速逼近长春城下,以雷霆之势扫清了外围据点。次日拂晓,随着嘹亮的军号声响起,解放军发起了总攻,一场持续四天三夜的激烈城市争夺战就此展开。至4月18日晚,解放军成功全歼守敌,完全控制了这座拥有80多万人口、在东北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伪满洲国旧都。
长春守敌由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和日军残余部队组成,总兵力达2万余人。其中最为顽固的是号称铁石部队的日军残余,约4000余人,他们据守在伪中央银行大楼内。这座花岗岩建筑结构坚固,设有双层地下室,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粮食药品,是敌军在长春的核心据点。大楼四周布满了铁丝网和机枪阵地,易守难攻。
负责攻打银行大楼的是吉辽军区东南纵队,由贺庆积司令员、邓飞政委、吴恒夫和黄思沛副司令员指挥。这支队伍虽然只有一个旅的兵力,但士气高昂,战斗意志坚定。战斗进行到第三天,即4月16日,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一幕。吴恒夫副司令员在禁烟总局大楼观察敌情时,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军装。贺庆积回忆道:我们连忙把他抬到楼下,围着他呼唤,但吴恒夫同志只是艰难地仰起头,看了我们一眼就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位英勇的指挥员就这样倒在了胜利的前夜。
4月18日拂晓,总攻正式打响。西南纵队率先向伪警察局和广播电台发起猛攻;东北纵队在银行大楼北侧展开激战;东南纵队则兵分两路,70团攻占了长春大街上的般若寺,75团则承担了攻打伪市府大楼的重任。75团主要由朝鲜族战士组成,在吴恒夫牺牲后,他们坚决请战,团长朴洛权激动地说:首长,最后这块骨头,说啥也得给我们啃!在激烈的巷战中,战士们顶着枪林弹雨,最终在下午2时成功占领了伪市府大楼。
下午4时,解放军三路纵队完成了对伪中央银行大楼的合围。这座敌军最后的堡垒已成瓮中之鳖。5时整,总攻开始。炮兵部队调整射击角度,对大楼实施近距离轰击。几发炮弹精准命中大楼窗户,引发内部火灾。趁着敌军混乱之际,解放军发起了冲锋。然而就在战士们逼近大楼时,上千名敌军突然冲出大门,企图突围。危急关头,贺庆积司令员亲自冲到前线指挥,黄思沛副司令员虽右手负伤仍坚持战斗,朴洛权团长更是身先士卒,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在激烈的近身搏斗中,朴洛权团长腹部被刺刀刺中,但他仍坚持指挥,直到看见红旗插上银行大楼。当晚在送往吉林救治的汽车上,这位英勇的团长因失血过多而牺牲。贺庆积也在战斗中左眼负伤,后来不得不摘除眼球,成为独眼将军。
长春战役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告终。据统计,共毙伤敌军2500余人,俘虏1.4万余人,包括敌中将指挥官陈家祯等多名高级官员。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为东北解放战争打开了新局面,更展现了人民军队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正如陈冠任在《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中所记述的,正是无数像吴恒夫、朴洛权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