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员工健康管理,不少 HR 和管理者都头疼:明明买了体检套餐、建了健身角,可员工就是不积极。其实不是大家不爱健康,而是 “惰性”在作祟。
一、先搞懂:员工为啥懒得管健康?
要解决问题,需先明确根源。员工对健康管理缺乏积极性,常见原因有三:一是时间焦虑,早九晚五加加班,回家只想休息,认为健身和做健康计划耗时,宁愿刷手机;二是效果迷茫,不少人尝试打卡运动、吃健康餐,坚持几天未见明显效果便放弃;三是被动心态,觉得健康管理是公司任务而非自身需求,未从内心重视。这些想法很真实,并非员工矫情,需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引导。
二、用 “小目标” 打破 “怕麻烦” 心理
克服惰性的关键,不是一上来就搞 “大动作”,而是让大家觉得这事不难。比如公司不用强制,HR 在群里发个简单的拉伸视频,跟着做就行,不用特意换衣服、去健身房。饮食管理也一样,别只发 健康食谱,可以提供“小提醒”:比如午餐少点油,下午饿了吃个苹果代替饼干。这些小事没压力,容易坚持,慢慢就能养成习惯。另外,还可以搞 “可视化打卡”,比如在办公室贴个打卡墙,员工完成小目标就贴个贴纸,看着进度条增长,动力也会更足。
三、用 “氛围感” 代替 “硬要求”
很多时候员工不参与,是因为觉得健康管理跟自己没关系。这时候就需要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让健康变成公司日常。比如每周五搞 健康下午茶,用水果、坚果代替奶茶、蛋糕,大家边吃边聊养生小技巧;每月办一次轻运动活动,像健步走、跳绳比赛,不用追求速度,重在参与,完赛就能拿个小礼品。还可以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健康故事,比如在公司内网开个专栏,有人分享 “坚持早睡后精力变好了”,真实的案例比说教更有说服力,能带动更多人愿意尝试。
四、让 “健康收益” 看得见、摸得着
要让员工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需让他们感受“管健康有实际好处”。除常规体检,公司可引入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如普跃健康,员工能在平台查看体检报告解读,平台依身体数据生成个性化方案,如为颈椎不好的员工推荐康复训练。此外,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鉴于工作压力大,公司可定期请心理咨询师讲座或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当员工发现管健康能让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且享受更多福利,就不会觉得“麻烦”,会主动参与。
当健康变成一种习惯,变成公司里的温暖氛围,员工不仅会主动参与,还会把这份健康的状态带到工作中,形成 “健康工作、快乐生活” 的良性循环,这才是健康管理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