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医用臭氧广泛应用临床奠基人,山东建钢医疗集团刘建钢教授受邀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与主持人海霞展开深度对话,分享了其在臭氧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创新故事,详细解读了高比重臭氧技术的研发历程、创新突破及应用前景。
访谈中,刘建钢教授回顾了自己与臭氧技术的结缘历程。1986 年,刘建钢教授投身介入放射治疗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诸多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偶然间,注意到臭氧在疼痛治疗和缺血性疾病干预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当时,国外虽已开展相关治疗技术,但多停留在临床应用层面,基础研究相对匮乏。这一现状让他更加坚定了从事臭氧医学研究的决心。刘建钢教授表示,“臭氧在抗菌抗炎、组织修复、改善循环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比如严重的糖尿病足通过臭氧熏蒸就能实现修复”。
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选择稳定的放电介质。刘建钢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锁定石英材质。“石英材料稳定性强、化学性能优异,且硬度高,能耐受臭氧的强氧化性”,刘建钢教授解释道,更重要的是,石英材质可直接烧制成完全密封的结构,无需添加密封圈,避免了传统设备中密封圈被氧化产生热源、可能引发人体轻度发烧的问题,从材料层面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此次访谈的核心聚焦于高比重臭氧技术。刘建钢教授介绍,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对臭氧浓度的精准把控,“不同疾病治疗需要不同浓度的臭氧,浓度范围的灵活调整与精准检测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的模拟量检测,高比重臭氧技术采用真实在线检测方式,能实时反馈浓度数据,当浓度出现偏差时,设备可自动校准,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针对臭氧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刘建钢教授坦言,臭氧浓度超标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影响,为此,团队专门为设备研发了臭氧全降解装置,未使用的臭氧可通过该装置转化为氧气,避免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同时,通过线圈屏蔽等技术处理,设备的电磁辐射达到国际标准,进一步保障了使用安全。
谈及未来规划,刘建钢教授表示,臭氧技术在疾病预防、治疗与康复三大领域均有广阔应用空间:预防层面可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高脂血症风险;治疗层面作为非药物疗法,没有副作用且安全性高;康复层面能辅助心脏支架搭桥等术后患者缓解症状。同时,团队正与高校合作,计划将臭氧临床应用纳入大学教材,培养专业人才,破解技术普及难题,助力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真正的技术革命需扎根于人类需求的土壤。刘建钢教授及其团队在臭氧医用领域的深耕,不仅推动了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更让技术回归服务民生的本质,也为健康事业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