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开始注重健康养生 ,然而,有些被我们奉为金科玉律的好习惯,却可能暗藏风险,你可能正在被这些"伪养生"习惯悄悄偷走记忆力...
1、多睡觉=养脑?
有的人可能知道,晚上睡觉时,其实我们的大脑并没有休息,而是在进行一系列的“夜间维护”。它会趁这个机会整理和巩固记忆,修复并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然而,睡觉却不是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 成年人每天保持7-8小时的优质睡眠是比较理想的,充足的睡眠对健康确实很重要,但是睡得太多,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过度的睡眠会让大脑处于一种低效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大脑的功能下降,甚至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生。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长期睡眠超过9小时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常人高出2倍。
2、吃素最健康?
近年来素食主义风靡全球,很多人觉得吃素就是健康“天花板”。
然而,长期严格的素食却可能给大脑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患。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维生素B12的缺乏,这种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的营养素,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缺少它不仅会影响红细胞质量,还可能损伤神经细胞,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养生不是非黑即白,所以,切忌一味追求素食,均衡搭配才是王道。
3、太爱干净
天天消毒液不离手?地板擦得能照镜子?洁癖党要小心了…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卫生条件更好、城市化程度更高的国家,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反而更高,甚至能高出33%。
虽然目前没有定论表示太爱干净一定会得阿尔茨海默病,但是当生活环境过于洁净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闲置”,长此以往防御和调节功能就可能逐渐退化,间接增加患病的风险。
所以,别过度清洁啦,适度的微生物接触对大脑有好处哦!
重要提醒:彻底躺平不可取
很多老人退休后彻底躺平,觉得“辛苦一辈子,终于能休息了”,每天晒太阳、看电视,越来越宅,不愿意出门社交。然而,大脑就像一台机器,越闲锈得越快。不愿意做脑力活动、长期缺乏社交,都会加速我们的大脑认知衰退。
所以,退休后也要多动脑,看看书、下下棋,多和老朋友聚一聚,让大脑保持活力。
如果您发现自己或者家人的记忆力下降,或者有其他认知功能的改变,一定要及时关注,建议可以到记忆障碍门诊进行专科检查与评估。
记忆障碍专病门诊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老年医学科开设「记忆障碍专病门诊」,通过认知量表、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可以早期筛查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并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
供稿|特色老年医学中心 朱莎 史俊芳
编辑|业务拓展部 谢钰(实习)
责编|业务拓展部 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