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受到外力或骨质疏松症等因素影响,腰椎椎体受到压缩形变而导致的骨折,其康复训练是恢复腰椎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的原则,按照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和骨折的严重程度,制订康复计划。
早期阶段(骨折后1-4周,卧床期)
早期的康复训练目标旨在预防肌肉萎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保持关节活动性,加快骨折愈合。这一时期应尽量卧床,不要坐和站立,翻身时要确保肩、腰、髋为一条直线。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四肢关节活动训练(如上肢握拳、伸掌、肩关节前屈、后伸、延展及下肢踝泵运动等)、核心肌肉群的等长性收缩训练(如臀桥、腹式收缩),并注意各动作的组数及次数,以免对腰部造成过大的负荷。
中期阶段(骨折后4-8周,逐渐离床期)
中期阶段的目标是需要提高背肌力量,以提高腰椎稳定性,并逐步向坐立和站立过渡,但前提是影像学证实骨折有初步愈合(如骨痂形成)且得到医生同意后才能进行。这个时期可以进行腰背肌力量训练,比如五点支撑法,或者是比较难的三点支撑法;坐位训练需要先从侧卧用手臂支撑慢慢坐起,一次不能超过30分钟,同时要保持腰直,背部靠在椅背上;站立和平衡训练可以先用扶床或助行器慢慢地站起来,然后再做一些平衡练习,比如抬单腿或左右叉腰慢慢左右转身,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
后期阶段(骨折后8-12周及以后,恢复期)
后期阶段主要是以恢复腰椎活动度、核心肌群力量和日常活动能力为主,在骨折基本痊愈的情况下,预防慢性腰痛。这种情况下可以做腰背肌强化训练,用小燕飞来加强竖脊肌,或是用猫式伸展来提高腰椎的灵活性;负重和步态练习需要由局部负重向全负重过渡,步行训练也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步行距离;在日常生活锻炼中,可以进行弯腰训练,确保背部挺直,缓慢取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训练要更加温和,尽量不要过于伸展,还要配合服用钙、维生素D等药物进行训练。老年患者要重点预防并发症,进行低强度、高频率的训练,需要有家属协助监督。手术患者在手术后1-2天,可以在支具的保护下坐起和站立,早期的训练主要是肢体的活动以及轻微的核心力量的锻炼,尽量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温馨提醒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通常需要3-6个月的时间,早期要以保护为主,预防并发症,中期则需要增强力量,逐步负重,后期需要重视功能的恢复,回归正常的生活。在进行科学锻炼的基础上,注重营养的补充,保证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的风险。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不舒服,需要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