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56年,今年已至古稀之年。回首七十载春秋,最令我欣慰的,莫过于用毕生所学为骨病患者减轻痛苦、重获健康。
我生于1956年,今年已至古稀之年。回首七十载春秋,最令我欣慰的,莫过于用毕生所学为骨病患者减轻痛苦、重获健康。从医数十载,我始终坚信:医者之道,不仅在术,更在于心。
年轻时,我目睹许多骨病患者因医疗条件有限而饱受折磨,甚至失去劳动能力。这让我立志专攻骨科,潜心研究各类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还是复杂的骨创伤后遗症,我都坚持用最细致的诊断、最稳妥的方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每当看到患者从步履蹒跚到行动自如,从愁容满面到重展笑颜,我便深感这份职业的神圣。
如今虽已年迈,但我仍坚持每周出诊,亲自为患者推拿正骨、指导康复训练。许多老患者常说:"看到您,病就好了一半。"这份信任,正是我坚守的动力。我常对年轻医生讲:"治病如修桥,既要技术扎实,更要心怀慈悲。"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我尽量减免费用;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上门问诊;甚至将祖传的药方无偿分享,只为让更多人受益。
未来,我愿继续发挥余热,培养更多青年医者,将"仁心仁术"的精神传承下去。只要双手还能动,眼睛还能看,我就要站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因为患者的康复,是我生命中最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