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青光眼:视力“隐形杀手”
(一)青光眼的本质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特征的眼科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超过了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从而对眼球各部分组织及视功能造成损害。这种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就像一场悄无声息的“偷袭”,在患者尚未察觉时,就已经开始侵蚀视力。
(二)青光眼的类型及表现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这种类型来势凶猛,发病较急。患者会突然感觉眼睛胀痛,伴随头疼,视物模糊不清,看灯光周围还会出现像彩虹一样的光晕,即虹视现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其症状与一些内科疾病相似,患者常常第一就诊科室不是眼科,这可能导致病情延误。
2.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它就像一个“视力小偷”,早期基本无明显症状。患者往往在察觉到视力下降,看东西范围缩小,即出现视野缺损时,才会来院就诊。而此时,视神经可能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
3.先天性青光眼: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孩子主要表现为怕光、流泪、揉眼睛。如果发现婴幼儿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三)青光眼的危害
青光眼造成的视野缺损一般从周边开始,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丧失部分视力。随着病情的发展,视野缺损会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导致失明。而且,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因此,青光眼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到患者的光明。
二、青光眼的致病因素:揭开“光明杀手”的面纱
(一)遗传因素
有青光眼家族遗传史的人要格外注意,因为遗传基因可能让人比别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青光眼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二)眼部结构异常
高度近视、远视患者的眼球结构可能存在异常,这会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此外,既往眼部外伤史也可能影响眼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诱发青光眼。
(三)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起眼部微循环障碍,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高血压患者则可能因血压波动影响眼部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眼压波动,进而引发青光眼。
(四)长期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生气等情绪波动,会使房水循环紊乱,眼压控制不佳,从而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就像前面提到的,青光眼是一种心身相关疾病,情绪对病情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三、青光眼的诊断:捕捉“光明杀手”的蛛丝马迹
(一)症状观察
患者如果出现眼睛胀痛、头疼、视物模糊、虹视(看灯光周围有像彩虹一样的光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突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而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只是感觉视力有所下降,或者看东西的范围变窄,这时就需要更加留意。
(二)眼压测量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测量眼压是诊断青光眼的关键步骤。常用方法有指测法和眼压计测量法。指测法是医生通过手指感受眼球硬度来初步判断眼压,而眼压计测量更为准确,如压平式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等,能精确测量眼压数值。正常眼压一般在10 - 21mmHg,超出范围需进一步排查。
(三)眼底检查
借助眼底镜、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设备,可清晰观察眼底情况。医生主要查看视神经乳头形态,青光眼患者常出现视神经乳头凹陷扩大、杯盘比增大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视野范围和缺损情况。青光眼患者的视野缺损通常从周边开始,逐渐向中心发展。通过视野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房角镜检查
房角镜检查可以观察前房角的结构,判断青光眼的类型。例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角可能会出现关闭或狭窄的情况。
四、青光眼的治疗:与时间赛跑的“光明救援”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缩瞳剂,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它能够缩小瞳孔,改善房水流出,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此外,还有布林佐胺滴眼液等药物,可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来降低眼压。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需定期监测眼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能够改变眼部的结构,从而缓解青光眼。常用的激光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激光小梁成形术等。激光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并非适用于所有青光眼患者,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
(三)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眼压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等。小梁切除术通过切除部分小梁组织,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途径,从而降低眼压;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在眼球内部植入引流装置,将房水引流至眼外,能够显著降低眼压。
(四)新兴疗法
近年来,青光眼的治疗在微创手术、激光技术及新兴疗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微小支架植入术、微导管支架植入术、XEN凝胶支架植入术都属于微创青光眼手术范畴,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新型激光技术包括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LT),利用短脉冲激光刺激小梁网细胞活性,促进房水排出,无热损伤可重复治疗;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通过内窥镜精准破坏部分睫状体,减少房水生成,可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或联合白内障手术时使用。
五、青光眼的预防:筑牢“光明防线”
(一)提高认识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青光眼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高龄、高血压等)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裂隙灯显微镜以及检眼镜等筛查。老年人每年要量一次眼压,尤其是高血压病人。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眼部疲劳和干涩。阅读或从事近距离工作时,应保证充足的光线,减少眼部疲劳和不适。少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工作或娱乐,每1 - 2小时要走出暗室或适当开灯照明。
2.充足睡眠: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要低于7 - 8小时,睡前可以泡脚、喝牛奶等帮助入睡。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眼压。
3.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眼部供血。但不宜做倒立等可能使眼压升高的运动。
4.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发生便秘。戒烟限酒,减少对眼部血管和神经的刺激,降低青光眼发病风险。
(三)饮食调理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等有益于眼睛健康的营养素,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蔬菜和水果。多吃蜂蜜及其他利水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红小豆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眼压。避免过多摄入高脂、高盐等食物。
(四)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病情。高血压会影响眼部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眼压波动;糖尿病可引起眼部微循环障碍,增加青光眼发病几率。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五)心理调节
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生气和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很容易使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
六、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守护光明的“持久战”
(一)定期复查
青光眼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压、视野及观察眼底的变化等,使眼压达到“目标眼压”水平。一般来说,病情稳定的患者每3 - 6个月复查一次,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
(二)遵医嘱用药
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滴眼药水,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有些眼药水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眼部刺痛、发红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三)注意用眼卫生
不要用手揉搓眼睛,避免眼部感染。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每用眼30 - 40分钟,应休息5 - 10分钟,可通过眺望远处、闭目养神等方式缓解眼睛疲劳。
(四)保持健康心理
青光眼患者应保持健康的心理、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有些患者得知自己患青光眼后非常悲观,对治疗缺乏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也有患者感觉目前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不理会医生的诊断和嘱托。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虽然青光眼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却是可控制的,只要患者认真对待,通过药物或手术积极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也能终身保持良好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