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哭,摇一摇就好了”
这句话,成了多少家庭的“哄娃魔咒”?
近日,一名4个月大的男婴因突然昏迷被紧急送医
检查发现脑部出血和视网膜损伤
医生确诊为“婴儿摇晃综合征”
令人震惊的是
“凶手”竟是同住的远房亲戚!
这个看似普通的哄娃动作
为何成了“隐形杀手”?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脑病三科主任王凌立
给大家揭开真相
图源:热门微博截图
惊心案例:
亲戚“哄娃”变“伤娃”,小生命遭遇致命摇晃
5月5日,香港一名男婴突然脸色发白、全身瘫软。家人送医后,CT扫描显示脑部多处出血,医生判断为“剧烈摇晃导致颅内血管撕裂”。
据调查,男婴父母因工作繁忙,让一名56岁的远房亲戚帮忙照顾。孩子哭闹时,她反复用力摇晃,甚至抛举“逗娃”。短短几天,婴儿从哭闹到昏迷,险些丧命。
王凌立提醒,婴儿头部占身体比例大,颈部肌肉脆弱,剧烈摇晃会导致脑组织与颅骨碰撞,引发血管撕裂、脑出血,轻则留下头痛、智力受损等后遗症,重则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为什么说“摇晃哄娃”是“隐形杀手”?
这些医学常识要知道
很多人觉得“轻轻晃两下没事”,但对0-4个月的宝宝来说,头部重量占全身1/4,颈部肌肉像“软面条”,根本撑不住快速晃动的脑袋。大脑表面的血管细如发丝,剧烈摇晃时,脑组织会像“豆腐”一样在颅腔内“撞来撞去”,血管一旦撕裂,就是不可逆的伤害。
当宝宝被过度摇晃后,可能出现这些异常:嗜睡叫不醒、频繁呕吐、手脚抽搐、眼神呆滞,甚至昏迷。很多家长误以为是“孩子累了”,结果耽误救治。记住:没有外伤的昏迷、呕吐,一定要第一时间排查脑部损伤!
亲戚带娃藏隐患
别让“善意”变成伤害
1、“好心办坏事”的无意伤害:比如老人用“颠晃”哄睡,觉得“孩子喜欢晃”,却不知力度失控就会闯祸;
2、隐藏的恶意或情绪失控:案例中嫌疑人与孩子并无直接矛盾,但照看时可能因烦躁用力摇晃,暴露了非亲生的“天然疏忽”——毕竟不是自己的娃,耐心有限。
事件评论区里,不少家长分享经历:“表嫂曾用力晃我女儿,说‘不哭了就行’,幸亏及时制止”“老人总说‘我们当年都这么带’,根本不懂科学育儿”。提醒:哪怕是亲戚,也一定要提前沟通照看方式,明确“禁止剧烈摇晃”,别抹不开面子。
严肃提醒
这4类动作等同“危险操作”
1、上下抛接宝宝。哪怕抛得低,下落冲击力也伤脑。
2、抱着宝宝剧烈颠动。比如坐在腿上用力颠。
3、快速摇晃婴儿车/摇篮。幅度超过15度就危险。
4、情绪激动时“甩孩子”。比如烦躁时用力晃身体发泄。
每个孩子都是心头肉
别让“照看疏忽”毁了家庭
这起事件最让人痛心的,是本应充满温情的“亲戚帮忙”,却因无知或大意变成悲剧。它提醒所有家长:
哪怕是至亲,也要明确告知“科学带娃禁忌”,别默认“对方知道轻重”;
发现宝宝状态异常,别存侥幸心理,立刻就医排查;
新手父母自己也要学常识,别把“摇晃哄睡”当“万能招”。
正如网友所说:“孩子不是玩具,哪怕轻轻晃,也要想想他的小脑袋能不能承受。”守护宝宝的安全,从拒绝每一次“过度摇晃”开始。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柔的呵护中长大,远离这些本可避免的伤害。
获取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