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的张阿姨(化名)身患多种慢性病,为了控制病情、及时了解健康状况,她一直保持着定期查体的习惯。正是近期一次常规腹部B超,竟然“揪出”了潜藏在她肝脏深处的隐患……
“最近这次体检发现肝囊肿比之前长大了不少,我心里咯噔一下,慌了。”张阿姨说,虽然之前体检也查出过这个问题,但没有任何症状,医生让定期随访,没想到它真能变大。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刘双接诊后,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医术,为张阿姨成功施行了“全麻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术后,随着囊肿逐渐消失,恢复良好的张阿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那么,在超声检查中被发现的“肝囊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哪些情况可以观察,什么时候需要干预?不妨一起看看刘双主任的专业解答。
肝囊肿是肿瘤吗?
通俗来讲,就是肝脏里的“水泡”
肝囊肿不是肿瘤,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它是肝脏内部出现的囊性肿物,囊内通常含有液体,也就是肝上长了“水泡”一样的东西。
大多数肝囊肿患者,症状不明显,常在体检或其他腹部手术中偶然被发现。但是,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对邻近器官造成压迫,引起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和隐痛等症状;当囊肿感染或破裂,还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急性症状。
肝囊肿是怎样形成的?
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1.先天性因素
单纯性肝囊肿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局部形成封闭的囊腔,逐渐积聚液体而形成囊肿。这种先天性肝囊肿通常生长缓慢,很多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2.遗传因素
单纯的肝囊肿不会遗传,而“多囊性肝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其特征是肝脏中存在众多充满液体的囊肿,囊肿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增多,压迫肝实质,引起肝功能损害和周围脏器的压迫症状,多囊肝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囊肾。
3.创伤或炎症
肝脏受到创伤后,局部组织可能发生出血、坏死等变化,在修复过程中,有可能形成囊肿。此外,肝脏的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肝囊肿的形成。例如,某些慢性肝炎患者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肝脏组织发生改变,可能出现囊肿样结构。
4.寄生虫感染引起
多见于肝脏棘球蚴病(肝包虫病),牧区多见。
发现肝囊肿,需要治疗吗?
关键看囊肿大小、是否引起症状
刘双主任表示,大部分的肝囊肿属于先天性、单纯性肝囊肿,如果囊肿体积不大,一般小于5cm的肝囊肿只需要定期复查随访,如果囊肿增长不快、变化不大,并不需要特殊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肝囊肿增长速度较快,或者体积较大已经引起了压迫症状就需要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抽出囊液并注射硬化剂和腹腔镜手术。如果囊肿内部怀疑出现感染、胆瘘、出血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进一步评估与治疗。
对于肝囊肿患者来说,除了做好定期复查,还应在饮食中,避免高糖、高脂、高蛋白、腌制、熏制食物的摄入,远离烟酒,以减轻肝脏负担;生活中,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防止腹部遭受撞击导致囊肿破裂。如突发剧烈腹痛、发热,可能提示囊肿破裂或感染,需立即就医。如存在多囊肝家族史,应做好遗传咨询,定期体检,与医生保持沟通。如生活在牧区应定期用杀虫剂(如吡喹酮)对牧羊犬、看家犬进行驱虫治疗,避免接触病犬粪便,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一旦发现肝囊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