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以后日照增加,气温逐渐升高。大家在假期外出的时候要做好健康防护,注意手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长时间户外活动的要注意防晒保湿、防蚊虫叮咬,同时要关注身体可能会出现的异常信号,做好自我监测,健康出行。
Q:立夏后,天气渐热,有的人习惯于贪凉饮冷,请问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脾胃是否会有影响?“苦夏减重”是否可行?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夏养阳”这样一个节律的特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马建岭:
脾胃居于中焦,它就像人体的“中央厨房”,作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实际上它的功能是把吃进去的食物加工成营养套餐。脾胃是“喜暖恶寒”,长期吃一些冰淇淋、冷饮这些生冷的食物,会损伤体内的阳气,会导致消化不良、胃口变差、腹泻腹痛等症状,所以这是不可取的。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有不同,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也是存在的,所以也有人好奇为什么很多西方人习惯食用生冷食物,我们考虑跟他们长期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和体质有关系的。
进入立夏之后,天气变热,有的人会出现浑身倦怠、胃口变差、腹痛烦燥等症状,这就是我们说的“苦夏”。“苦夏”实际上不是一种病,它只是说我们的身体对炎热的天气一个不适的状态。我们通过“苦夏”来减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长期的胃口变差,会导致我们的身体进入一个“饥荒状态”,新陈代谢是降低的,这样既不容易减重,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即使体重暂时有这么一个下降,但是饮食恢复之后会出现特别快的反弹。
我们《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立夏时分,建议大家吃一些温热升发之品,比如韭菜、香椿等时令蔬菜。另外,也可以借鉴“夏吃姜”的传统养生方法,喝点“姜丝陈皮山楂饮”以健脾温阳、化湿和胃。
另外,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注意捂好肚子、护好双脚,防止晚上的寒气侵袭。也可以多揉揉神阙穴、中脘穴调理脾胃。这两个穴位,神阙穴是在肚脐中央,用手掌或者手指按摩1到3分钟,中脘穴是在我们心窝和肚脐中间连线的位置,也可以做手掌的按摩。
Q:有些哮喘患者症状减轻一些就自行停药,请问这样正确吗?另外有没有适合立夏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来减少秋冬季节哮喘的发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马建岭:
立夏之后,人体的阳气会相对旺盛,咱们的免疫功能也有所增强,这样一定程度上,对哮喘患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这时候自己停药,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咱们虽然说是症状有缓解,但是气道的炎症可能还存在,如果不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就自己停药,炎症没有药物的控制就会继续存在,或者因为一些诱发的因素,比如感冒、剧烈运动,比如说情绪的波动,就会导致哮喘再次发作,会出现一些危险。
立夏之后,对于一些养生的方法,我们推荐哮喘患者可以吃一些润肺健脾的食疗方,比如雪梨、百合、银耳一起炖着吃,还有山药或者是萝卜一起熬汤喝。
还可以试试传统的经典中医名方,叫“三子养亲汤”,主要是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配伍而成,这几个药也是药食同源的几个药。如果哮喘患者有了咳嗽、痰多、胸闷的症状,可以试一下这个方子,把每个药5到10克,清洗干净之后煎煮15~20分钟,作为代茶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肺肾阴虚的患者,比如手心脚心胸口发热、失眠多梦,包括干咳无痰的患者,都不建议食用。
还可以选择一些穴位按摩,比如天突、定喘这两个穴位,天突穴的位置在颈部下部,胸骨柄上面凹陷处;定喘穴在脖子后面最突出的骨头下面,旁开大约半横指的地方。这两个穴位都是常见防治哮喘的比较好的穴位,大家可以试一下。
Q:现在“低头族”导致肩颈痛患者逐渐增多,请问中医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防治办法?另外,颈椎按摩器可以治疗肩颈痛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马建岭:
我们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所以“低头族”导致的肩颈痛,认为是长期的不当的姿势引发肩颈的气血不通,经络瘀堵,风寒湿邪气侵袭导致的僵硬、疼痛、手麻甚至头晕这些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或者由于一些活动,我们说颈椎的前屈后仰,还有环绕,包括肩膀的环绕出现活动受限,甚至于活动时特别疼的情况,这就可能是颈椎出现了问题。推荐几个中医缓解颈椎痛的办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肩井穴、风池穴、手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1到3分钟,点按到酸胀就可以了。另外可以通过艾灸大椎穴,刚才说了大椎是在脖子后面最大的高骨凹陷的地方,每次15分钟,进行一个祛寒湿,改善气血不通,缓解肩颈疼痛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用中药的热敷,用艾叶、红花、伸筋草这些药物进行热敷15到20分钟,也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烫伤,另外过敏患者禁用。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说我们的颈部环绕,包括刚才说的前屈后仰的动作,还有旋肩、舒颈,包括双手托天往上后仰动作,来放松肌肉,改善疼痛。
第二个问题,关于颈椎按摩器的使用。对于一些轻中度的肩颈痛的患者,可以用来改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在颈椎病的急性期,或者病情比较重的情况下,比如出现了放射痛,还有运动感觉神经的异常,这种就避免使用,及时进行专业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