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超过半数的人在如厕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回眸一瞥。
对于消化内科的医生来说,这一瞥意义深远。一旦身体有所不适,排泄物往往能即刻反映出问题,这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健康自查!
不妨瞧上一眼,它毕竟能反映你的健康状态呢~
01
大便先硬后软
可能暗示了什么呢?
1.肠道炎症的可能性
日常饮食中,若大量摄取低质量的碳水化合物,频繁食用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同时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这些都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因此,当观察到大便前半部分较硬,后半部分变软并伴随有粘液时,这或许是肠道出现炎症的一个信号。
2.肠息肉的影响
肠道内若存在息肉,可能会阻碍大便的通过,导致大便在肠道中移动缓慢,进而使得这些大便变得干燥坚硬。当前面的大便排出后,肠道空间瞬间变得空旷,后续的大便则可能呈现出不成形的状态。此外,干燥坚硬的大便在通过时可能摩擦并损伤肠息肉,引发感染,进一步削弱消化能力,最终形成脓性、不成形的软便。
3.饮水不足的问题
饮水量过少是引发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这会导致肠道内水分匮乏,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因长时间停留而变得干硬。随着水分的进一步吸收,粪便可能变得软稀,从而出现前硬后软的情况。因此,建议平时多喝温开水,确保体内水分充足,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膳食纤维,并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从而预防便秘的发生。
4.缺乏运动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后果
长期保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容易诱发肠胃疾病,进而导致大便出现前头干硬、后头软黏的现象。对于经常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一族来说,缺乏运动会使肠道肌肉变得松弛,蠕动速度减慢。如果不重视运动的重要性,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前半部分干硬、后半部分软粘的情况。
02
什么是完美的大便?
第一步:观察颜色
在一坨健康的便便中,水分占据了四分之三,其余6~7%是食物残渣。这些残渣中的某些成分,如甜菜红素和番茄红素,可能会将便便染成红色。如果排除了食物因素,红色便便可能是直肠脱垂、肛裂、肠息肉或痔疮等疾病的信号。
除了红色,其他颜色也需警惕。黑色(柏油样)便便通常与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出血、十二指肠出血)有关;灰色便便可能与胆汁分泌异常有关;而白色(白陶土样)便便则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
第二步:观察形态
便便的水分含量和质地能反映其在肠道内的状态。水分越少,质地越干硬,说明便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可能导致便秘。此时,应优化饮食,增加蔬果摄入,并调整排便习惯。
相反,水分越多,便便质地越软,甚至不成形。这可能是由于长期饮食稀软食物或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若情况严重或与腹泻有关,且伴随出血或粘液,则需考虑直肠息肉、直肠癌或肛乳头瘤等疾病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便便形态偶尔的轻微变化通常无需过于担心。然而,若形态突然发生明显改变或长期异常,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务必引起重视。
第三步:观察频率
排便频率也是健康的重要指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或需辅助手法、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这些标准符合时才可诊断为便秘。而每天排便5次以上次甚至更多,则可能是胰腺癌或直肠癌的信号。
此外,有时我们会发现昨天吃的食物今天以原型排出,如金针菇、木耳等。这是因为这些食物含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人体无法消化这种纤维,因此会以原型排出。然而,若排出的是未消化的肉类等其他食物,则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咀嚼不足或胃酸分泌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消化问题。
03
想拉便便了千万别憋着
关于人类憋便的极限,有一则令人咋舌的记录:一名英国贩毒者为了在拘留期间隐藏体内携带的违禁物品,竟然坚持了长达47天之久未曾排便!
尽管憋便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生命危险,但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1.初级阶段——引发便秘、痔疮与肛裂
当粪便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并脱水时,会加剧排便难度,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肛瘘和肛裂的发生。
2.进一步影响——口臭问题
长时间憋便可诱发肠道性口臭,同时可能伴随腹胀和恶心的不适感。
3.严重风险——癌变几率上升
长期便秘的人群面临肠道癌变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四倍,更容易罹患结肠黑病变、结肠息肉等疾病。
4.致命威胁——猝死风险增加
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而言,排便时过度用力极有可能导致猝死在卫生间内。
因此,养成科学的排便习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定时排便,抓住每一次便意的机会。同时,要控制排便时间,若在两分钟内无法完成排便,则应适时停止并等待下一次机会。在排便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用力,建议采取缓慢而温和的方式。如果没有便意,也不要勉强自己;若遇到排便困难,可以考虑使用开塞露等辅助工具来帮助排便。
许多消化道肿瘤会通过排便情况发出警示,因此,一旦发现排便异常,务必及时就医。建议40岁及以上的人群,应每五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愿所有人都能享受顺畅舒适的排便过程!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