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根据2021年统计公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我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老人的就医意识关乎每个家庭,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喜欢遇上身体稍有不适就要去医院的父母,还是有病扛着,自行用药的父母?今天协和医生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帮助父母养成良好的就医习惯。
1.老人就医存在哪些“误区”?
1、很多老人害怕看病花钱。老一辈普遍非常节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习惯于“凑合”。因此,他们往往认为看病不应该花费太多的钱。
2、有些老人认为小病不可怕,自己吃点觉得对症的药,在家休养几天就可以了,认为去医院排队看病很折腾。
3、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得了很重的病,治疗也是受罪,与其花钱看病,不如把省下来的钱留给子女,自己选择听天由命。
以上老人们对待疾病的处理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当身体出现相关症状时,可能是其他潜在严重疾病的初期表现,这时抗着或擅自用药,可能会耽误病情,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很多老年患者由于患慢性病,认为自己已经久病成医,可以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擅自吃药。
5、很多老年人及家属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很少去看医生,认为自己想开一点,散散心就好了。但据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为30.3%,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仅为26.8%。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2.如何让父母形成良好的就医意识?
1、增进身心健康,丰富晚年生活。鼓励老人积极面对衰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同时,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脑部活动,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强化其社交支持网络,减少孤独感。参与体育活动还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趣味和意义。
2、改变自行吃药治疗的思想。非专业人士对药理的理解往往有限,即使依赖药品说明书也难以全面理解。特别是处方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只有在明确症状原因,如普通感冒导致的头痛、发热时,才可考虑自行使用非处方药,如镇痛药、退烧药等。但最佳做法还是在药师的指导下服用。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甚至肾功能损伤等;可能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超级细菌。因此,在用药方面,务必谨慎并遵循专业指导。
3、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建议老年人定期自我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定期体检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途径,因为有些疾病在早期阶段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通过健康检查,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疾病预防的关键,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
4、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引导合理就医。老年心理健康问题与慢性病多学科交叉,良好的就医诊治能帮助老年人早期发现并预警冠心病、脑卒中、老年痴呆、抑郁症、肿瘤等等疾病的风险,从而有效避免延误病情及自行用药错误,合理诊疗监测,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我们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我们共同携手,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