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就不敢多吃。然而,像西瓜等甜度高的水果,其实大部分是水分,真正的糖分含量相对适中。还有人觉得水果皮有营养就可以不清洗直接吃,这是非常危险的,水果皮往往残留农药、细菌等有害物质,不清洗直接食用易引发肠胃疾病。另外,有人认为饭后吃水果能帮助消化,实际上,饭后马上吃水果会被先吃进去的食物阻滞在胃内,导致消化不畅,一般在饭前 1 - 2 小时或饭后 2 - 3 小时吃水果更利于消化吸收。而且,不能以吃水果代替正餐,水果虽富含维生素等营养,但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成分较少,长期只吃水果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充分发挥水果的健康益处,就得避开以下8个误区:
误区一:想吃就吃。水果含较多的有机酸和单宁类物质,有些还含有活性很强的蛋白酶类。吃的时机不对,可能对胃产生刺激和伤害。比如香蕉,镁含量很高,空腹吃太多,会造成血液中镁钙比例失调,可能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一般,多数水果适合在饭前1~2小时左右食用。
误区二:多吃没坏处。每天食用水果在200克左右为宜。大部分水果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吃太多会引起胃痛、腹胀。此外,胃肠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柑橘;胃肠不好或便秘的人应少吃柿子。有些人吃了菠萝会诱发过敏,胃肠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吃为好。香蕉含糖和钾很高,血糖高者和肾功能不全者要少吃。
误区三:水果能代替蔬菜。虽然水果与蔬菜的营养很相似,但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如白菜、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要比苹果、桃、梨等高出10倍左右。可如果想满足人体一日的维生素C推荐量,则要吃5公斤富士苹果。
误区四:水果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是个大家族,成员很多。水果可能富含其中某些成分,但也有其“短板”,比如水果不含脂溶性维生素,且多数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有限。
误区五:水果当饭,养颜美容。专家介绍,水果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钙、铁等含量较少,长期拿水果当饭,必定造成蛋白质、脂类等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
误区六:多吃水果能减肥。虽然按单位重量算,水果热量比米饭低,但因其口感好,容易吃多,一不小心,糖分摄入就超标了。这样不仅不能减肥,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误区七:防农药得削果皮。水果皮和其皮下部分往往是营养最丰富的部分,扔掉未免可惜。事实上,大家不用过分担心果皮上的农药残留。我国已明确禁止在果蔬等直接入口食品中使用高毒农药,而且大部分水果在采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被食用,农药基本已经分解。专家建议,吃水果前可以反复冲洗,或在淘米水里浸泡一会儿,祛除其表面残留物质。
误区八:洋水果更营养。“洋水果”运输、包装、储存费用高,售价也高。为了卖相好看,这类水果可能会用保鲜剂处理,或在表面打蜡,保持外表光鲜亮丽,但营养成分还是会在运输中逐渐损失。因此,水果最好吃本地、当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