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师介绍
毛静,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理事,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肺科临床工作十五年,被选为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北京市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原副院长何明教授;并曾拜师于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弟子中日友好医院杨道文教授,参与“风咳理论”省部级课题“益气疏风降胃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的研究。临床擅于应用 “三穴五针,腧穴药罐”等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内病外治,内外结合”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肺系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出诊时间:每周一、三、四、日全天,每周二下午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干燥和室内外温差大等因素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构成了挑战。遵循科学的保养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一、保暖防寒,护卫第一道防线
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抵抗力下降,病毒和细菌便趁虚而入。
· 穿戴适宜:出门务必佩戴口罩和围巾。口罩不仅能阻挡部分冷空气,还能过滤病原体;围巾可以保护颈部,避免寒气从脖颈侵入。
· “慢热”原则: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进入寒冷的室外时,最好在楼道或门厅稍作停留,让身体对温度变化有个缓冲。
· 重点保暖:注意头部、脚部和背部的保暖,这些部位受凉易引发全身血管收缩,包括呼吸道。
二、保湿润肺,维持黏膜健康
干燥的空气会带走呼吸道黏膜的水分,使其变干、变脆,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
· 保证饮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不要等渴了再喝,要定时少量多次。温水为宜。
· 增加空气湿度:在室内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务必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细菌滋生。也可以在室内放置一盆水。
· 食疗润燥:多吃富含水分、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白萝卜、蜂蜜等。例如,可以常喝冰糖雪梨水或银耳莲子羹。
三、空气流通,稀释病原体浓度
冬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病原体浓度升高,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 定时开窗: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可选择在午间温度较高时进行,避免穿堂风直吹。
· 避开污染:在雾霾天或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佩戴有效的防霾口罩。回家后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
四、均衡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
强大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疾病的根本。
· 优质蛋白质: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它是制造抗体和免疫细胞的原料。多吃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
· 多彩维生素: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青椒)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维生素A(如胡萝卜、南瓜、动物肝脏)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
· 清淡饮食:避免过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呼吸道炎症。
五、适度锻炼,提升心肺功能
“动则生阳”,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
· 选择合适项目:推荐慢跑、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 注意时间和地点:最好在阳光充足、午后气温较高时进行。避免在寒冷的大风天和雾霾天进行户外锻炼。
· 室内运动:天气恶劣时,可在室内进行运动,如爬楼梯、瑜伽、健身操等。
· 呼吸操:可以专门练习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以增强膈肌力量,改善肺通气。
六、充足休息,修复身体机能
睡眠是身体进行修复和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每晚7-8小时的优质睡眠。
· 子午觉原则:遵循“早睡晚起”的冬季养生原则,等待日出后再起床活动,有利于阳气潜藏。
七、接种疫苗,建立特异性免疫
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特定严重感染的手段。
· 流感疫苗:建议每年秋季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
· 肺炎疫苗:特别是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建议老年人(通常65岁以上)和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接种。
八、戒除烟酒,消除直接伤害
· 戒烟: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呼吸道纤毛和肺泡,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的首要元凶。同时要避免二手烟。
· 限酒:过量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感染。
特别提醒:高危人群需更加警惕,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这些人群一旦感染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因此上述所有保养措施都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
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 发热超过3天,或持续高热不退。
· 咳嗽、咳痰加重,痰液颜色变黄、变绿或带血。
· 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喘息。
· 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严重下降。
冬季呼吸系统的保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将它视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暂时的预防措施,呼吸系统将会在整个冬季乃至全年都保持更健康的状态。
(注:内容仅作为参考,不具备诊断性,如有不适,请即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