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
我们的骨骼
直到某天
一个轻微跌倒就可能导致骨折
人们才惊觉自己的骨头
已经变得如此脆弱
想象一下
原本坚固如钢筋混凝土的骨骼
慢慢变成了疏松多孔的蜂窝煤
——这就是骨质疏松症在作祟!
骨质疏松:骨头里的"偷钙大盗"
骨质疏松症的本质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我们的骨骼看似静止,实则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中——破骨细胞不断分解旧骨,成骨细胞持续形成新骨。35岁前,成骨活动占优势;而35岁后,特别是女性绝经后,破骨活动逐渐占据上风,骨量开始"入不敷出"。当骨密度T值≤-2.5时,医生就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这个"沉默的杀手"尤其偏爱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但年轻人若长期缺乏运动、过度防晒或乱用激素,也可能提前加入"脆脆骨"行列。

科学护骨三部曲
✅️营养加固:每日钙摄入应达1000-1200mg(约等于500ml牛奶+300g豆腐+200g绿叶菜)。维生素D每天需要800-1000IU,可从蛋黄、深海鱼中获取。特别提醒:钙剂最好随餐服用,分次补充吸收更好。
✅️运动强骨:推荐"跳跃运动"——每天50次单脚跳(双脚交替),研究显示这能使髋部骨密度一年提升2%-3%。太极拳中的金鸡独立动作也能显著改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防跌倒妙招:家居环境要"三亮三清"——走廊亮、卧室亮、卫生间亮;通道清、地板清、杂物清。建议使用防滑浴垫,浴室安装扶手,穿防滑家居鞋。
这些信号提醒你要查骨密度
1️⃣身高比年轻时降低3cm以上
2️⃣出现驼背或经常腰背疼痛
3️⃣轻微碰撞就发生骨折
4️⃣父母曾有髋部骨折史
建议女性65岁、男性70岁开始常规骨密度检查,高风险人群应提前至50岁。目前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是金标准,检查过程无痛,辐射量仅为胸片的1/10。
Tips: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从今天开始重视骨骼健康,别让我们的身体支架变成"脆脆鲨"!当采取科学措施后,80岁老人也能拥有60岁的骨骼状态。护骨永远不嫌早,也永远不会太迟,现在就开始为你的骨骼"存款"吧!
内分泌科室介绍
内分泌科由内分泌领域专家纪立农教授牵头、张晓梅主任带领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组建。科室成立了“慢病管理工作站”,开展集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健康宣教、早期诊断、特色诊疗及长期随访于一体的新型慢病管理模式。科室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甲状旁腺等多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专病门诊介绍
骨质疏松专病门诊旨在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应用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等检查,排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骨代谢疾病及不明原因骨痛、骨骼畸形等,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以控制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一、诊疗范围
1. 原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筛查、诊断与综合评估。
2. 提供个体化骨质疏松综合管理指导与建议。
二、诊疗特色
1. 个体化精准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联合营养科、骨科、康复科等,制定骨质疏松评估及治疗方案。
2. 随访与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普及骨质疏松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供稿|内分泌科 辛思旭 马悦涵
编辑&责编|业务拓展部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