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时令节气与健康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明天(11月22日),我们将迎来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此时节,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版图从北向南扩张,气温也持续走“下坡路”,但心梗风险却逐渐升高。今天,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陈素辉携手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赖晋智发出暖“心”叮嘱:天冷,别忘了给心脏穿上“小棉袄”。
气温逐渐下降 心梗风险升高
小雪时节,气温逐渐降低,寒冷刺激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气温骤降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容易引发心梗。尤其是早晨起床或外出时,寒冷刺激更容易“引爆”心脏问题。
划重点,特别是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原本就有冠心病的人更要注意。

留意心梗信号 做好急救准备
对于心梗,我们重点要留意发病信号,以便及时作出急救准备。心梗来临时有什么信号呢?
胸口发闷、压榨样疼痛是心梗典型症状,但这种疼痛还可能“跑”到左肩、下巴等部位。但更要留意气短、心慌、出冷汗、恶心这些不典型的“隐形杀手”。特别是老年朋友和慢性病患者,更要多加留意。
面对心梗,我们应该这样做——
万一身边有人突发胸痛,记住我们的 “急救黄金法则” :
第一,立刻拨打120,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
第二,让患者静卧。
第三,测量血压及脉率,若血压正常且意识清醒,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同时无过敏或出血倾向,可嚼服阿司匹林300mg。
从中医角度来说,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可尝试掐人中,通过神经反射促进苏醒;若患者意识清醒,掐人中不仅无效,还可能因疼痛刺激加重患者紧张情绪,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还可以尝试用拇指指腹强力掐按以下穴位,以患者能耐受的力度为宜: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郄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急性心痛的特效穴;
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具有宽胸理气、调节气机的作用。




但请记住,任何穴位刺激都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救治。
小雪养生 要“藏”好
中医认为,小雪节气养生重在“藏”与“防”,顺应冬季闭藏之机,为来年健康打下基础。
衣着:“头为诸阳之会”,头部、颈部和胸口一定要护好,这是给心脏穿上的第一件“防护服”。腰腹、足部也需避寒,可热水泡脚,驱寒活血。
作息:尽量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中午可以小憩一刻钟左右,有助于恢复精力。
运动:应避免在清晨空腹或寒风里锻炼,建议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天气较暖、阳光充足时进行。活动以散步、太极等温和项目为主,注意控制强度,避免大汗淋漓。
饮食:小雪节气宜温补、益肾。但需搭配滋阴之品,防“上火”。以山药、芡实、红枣等平补食材“打底”,搭配羊肉、核桃等温和滋补,为深冬储备能量,还可用木耳、萝卜、百合来平衡防燥,经典搭配有羊肉萝卜汤、芡实核桃粥、木耳炒山药。不过,一定要注意少油少盐,多搭配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情绪:此时节容易情绪低落,建议午后出去晒晒太阳以调畅阳气,听听舒缓音乐,以安养心神。一定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小贴士:日常可用空心掌轻轻拍打两个肘窝和腋窝,拍到微微发热为宜, 有助于疏通心肺经络,促进心经气血循环。
特别提醒
胸痛别硬扛
心梗不等人
时间就是生命
早到医院早开通!
文字/陈素辉 赖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