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我们便迎来了小雪节气。
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今年乙巳年属“金运不及”之年,全年火气偏盛。小雪节气正处于「终之气」阶段,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
这意味着,本该严寒的冬日,却有一股暖流暗流涌动,形成了“冬令反温”的异常气候,天地间呈现出“外寒内热”的独特格局。
图片来源:甘草医生团队
在此气候影响下,人体阳气应收敛潜藏,却因内在相火扰动,难安于下焦。因此,很多人容易出现”上热下寒“之证,常表现为咽喉肿痛、头面燥热,却手足不温、腰膝酸冷。
基于此,今年小雪时节的养生要点不只是单纯的“闭藏”,应转为“清补兼施,以清为藏”。只有外散寒邪、内清郁火,才能使浮越的阳气归位,藏于肾元。换而言之,“清”是“藏”的前提。
饮食调理同样应遵循此原则,为此,甘草君特推荐3道家常食疗汤饮,助您安稳度过这个不寻常的冬季。
如果您体内有积热,常出现轻微口干、咽燥、大便不畅等“上火”症状,且身体无其他明显不适。推荐您这道白菜豆腐汤,它可作为本年冬季日常调理的佳品。
它有清浮火、通肠胃的作用。
食材解析:
白菜,味甘,性微寒,归胃、大肠、肺经。《本草纲目》记载其可“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和中,利大小便。”可见其既可清热通利,又能补益和中。
图片来源:摄图网
现代很多人“上火”的根源在于脾胃运化不足,又食太多辛热滋腻之品,导致食积中焦,郁而化火。白菜能“通利肠胃、消食下气“,可疏导中焦壅滞,从而清除因积滞所生的内热。
此外,冬季气候干燥,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口干唇裂,而白菜可生津润燥,从而缓解燥热伤津的情况。
豆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记载,其可“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它不仅能清热,更能益气和中,顾护脾胃。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两者相配,清而不寒、润而不腻。白菜主“通利”,负责疏通清理;豆腐主“中和”,负责益气生津。二者合力,可温和地清除内在郁热,为阳气潜藏打下基础。
做法:取白菜、豆腐适量,一同煮汤,加入适量调料调味,即可饮汤食菜。
温馨提示:此汤性质偏于清凉,平素脾胃虚寒,易腹泻、畏冷的人群不宜过多饮用。
若您身体本就有内热,但又不慎外感风寒,在感冒初期出现了“寒热夹杂”的症状,如怕冷、鼻塞、头痛,同时又伴有口干、咽痛等。那么,甘草君建议您及时饮用生姜白萝卜汤。
它有外散风寒、内清积热的作用。
食材解析:
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可清化痰热、消积导滞、下气宽中。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说明它煮熟后仍能保持通利之性,且更益脾胃。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可驱散侵袭体表的寒邪。葱白,同样是辛温之品,可助生姜增强散寒之力。
三者合用,生姜、葱白散“外寒”,白萝卜清“内热”,具有散寒不助火、清热不伤中的作用。
做法:取白萝卜适量、切片,加水煮熟后,加入生姜3片(带皮更佳)与葱白2段(带须更佳),小火慢煮5-10分钟,去渣取汤,趁热饮用。
温馨提示:
本方适用于感冒初起有表寒内热证的人群,一旦怕冷、鼻塞等症状缓解即应停用。同时,萝卜有下气的作用,气虚体质(常感乏力、气短)者不宜多服。此外,此为食疗方,若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摄图网
若您体内素有积热,又因长期处于暖气、空调房等燥热环境,出现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等“燥热伤津”的症状,甘草君建议您可适当饮用白萝卜雪梨汤。
它有清热化痰、润肺生津的作用。
食材解析:
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可清化痰热、消积导滞、下气宽中。雪梨,味甘、微酸,性凉,归肺经、胃经,可清热润肺、化痰生津。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者相配,白萝卜主“通”与“化”,雪梨主“润”与“滋”,具有清热化痰、润肺生津的作用,特别适合因燥热或积食化热引起的咳嗽与咽喉不适等症。
做法:取白萝卜适量、雪梨一个,分别切块后放入锅中,并加足量清水共煮至软烂,最后,可加冰糖调味。
温馨提示:
若您平素脾胃虚寒,可加入几片生姜同煮,以温中护胃。此外,此汤为食疗调理,症状改善后即可停止饮用。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请及时就医。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外寒内热”引起的口干、咽痛等症状,如果想通过“苦味”食材来清火,请务必要辨清寒温之性。如果错用了红茶、杏仁、艾叶等苦温之品,非但不能清火,反而会助长内热。
因此,“清火”也需辨证,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