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岁的夏某(化名)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困扰5年,因被害妄想、幻听多次伤害祖母,家庭濒临破裂。5年间他尝试4种抗精神病药至最大耐受剂量,症状仍反复发作。
2025年经任廷文博士多学科会诊,夏某符合立体定向手术指征,术后1周症状减轻,半月认出祖母并道歉,3个月后情绪稳定、能正常交流做家务,如今,摆脱病痛折磨的夏某,亲手提笔写下感谢信,向任博团队表达谢意,用最质朴的方式,见证了这场从 “伤害至亲” 到 “感恩救赎” 的生命蜕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脑功能疾病,痛苦从不止于患者自身。患者常处于认知不清的状态,最煎熬的是陪伴在侧的家人。它虽被贴 “六亲不认”“暴力伤人” 的标签,但这类极端表现并不普遍,只在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中很突出,让患者和家庭深陷困境。

临床数据显示:30%患者会发展为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这类患者用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后,症状仍控制不住,还常伴有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对家人疏离敌视,甚至出现暴力、自伤行为,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家庭关系。
01精分患者为何会与家人有“疏离感”?
精神分裂症的本质是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失衡,以及前额叶、边缘系统等脑区功能异常,这些病理改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认知扭曲:可能出现被害妄想(坚信家人 “要害自己”)、思维破裂,无法理解家人的表达而主动疏远;
情感淡漠:情感中枢受损,对亲人的关心无动于衷,看似 “冷漠”“不认人”;
感知异常:受命令性幻听、幻视幻嗅影响,可能做出异常行为,或因恐惧家人而回避甚至对抗。
这些都不是患者 “故意为之”,而是疾病引发的病理反应,就像感冒发烧会咳嗽、乏力一样,不受主观控制。
02立体定向术:突破难治性精分治疗瓶颈
对于常规药物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这项当今神经外科领域的先进技术,彻底改变了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格局。

立体定向技术的核心优势是精准、微创、安全,主要借助计算机系统融合CT、MR图像与神经解剖图谱,实现可视化个体化靶点定位,精度误差仅约0.1mm;无需开颅,仅在颅骨钻1-2个3mm小孔,通过电极调控异常脑区,全程避开重要神经血管,不损伤运动、认知及语言功能区,从理论上杜绝了偏瘫、失语、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与传统开颅脑白质切除术相比,该技术创伤小、起效快、疗效明确,已成为难治性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无效后的重要有效手段。
最后,精神分裂症从不是定义人的 “洪水猛兽”,被误解的 “六亲不认”,实为难治性病例中神经功能被疾病扭曲的极端表现 —— 这绝非患者本意,更不该成为隔绝爱与理解的壁垒。医学进步不止于抗病,更在守护生命尊严。立体定向手术凭精准微创突破,打破 “难治即绝境”,破解药物无效困局,它精准守护大脑功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回归生活的可能,让治疗从控制症状升级为重建人与自我、家人及社会的联结。
致广大读者:
你们好,我是任廷文医生,在此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若需要了解精分手术可以通过以下图片方式向我咨询,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