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想要喝水只会哭,指着水杯‘啊啊’叫,就是不说‘水’,该怎么办啊?”
在儿童康复科门诊,这是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常见困扰。自闭症孩子因社交沟通障碍,缺乏 “用语言或规范方式表达需求” 的能力,常通过哭闹、指物传递信号,既让家长疲惫,也易引发孩子焦虑。其实,通过科学训练可逐步提升其表达能力,以下 3 个方法家长在家即可操作。

一、入门训练:图片沟通本 —— 用 “视觉提示” 建立 “表达 = 满足” 认知
自闭症孩子对视觉信息接受度更高,“图片沟通本” 能将抽象需求转化为具体图片,是入门首选。
训练步骤:
临床案例:
3 岁自闭症男孩安安,曾哭闹打滚要玩具。用含 “积木”“小车” 的图片沟通本训练 1 周需辅助,3 周能主动翻找图片,2 个月后可跟着说对应词语。
二、进阶训练:简单词语提示 —— 从 “指物” 过渡到 “说词语”
孩子熟练手势 / 图片表达后,通过 “词语提示 + 强化”,逐步过渡到语言表达。
训练步骤:
临床案例:
2 岁自闭症女孩朵朵,曾仅指物哭闹。经词语提示训练 2 个月,能主动说 “苹果”“牛奶”“抱抱” 3 个需求词。
三、巩固训练:日常场景主动提问 —— 培养 “主动回应” 意识
通过高频场景提问,让孩子从 “被动表达” 转向 “主动回应”,提升沟通灵活性。
训练步骤:
临床案例:
4 岁自闭症男孩乐乐,曾仅被动说需求词。日常场景提问训练 1 个月,能主动回应 “面包”“走路”,还会主动说 “要面包”“出去玩”。
训练关键:3 个原则
医生最后提醒:每个孩子都有进步可能
训练核心是帮孩子建立 “表达 = 满足需求” 的信心。若训练 3-6 个月无明显提升,或伴随严重语言迟缓、自伤 / 攻击行为,及时到儿童康复科就诊,制定个性化方案,必要时结合言语治疗、ABA 干预。坚持科学引导,孩子能逐步清晰表达需求,更好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