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网络上垃圾内容太多,包括我们自己公司也产出不少。我希望能通过制作长视频,筛选出真正好的医生,让顾客在决策时有更完整的参考信息,避免充斥着牛皮癣式的低质量内容。”
这段发自内心的感慨,来自一位医美行业专门打造医生IP的资深从业者。在信息过载的今天,这无疑击中了无数求美者的痛点。

短视频是“快餐”让患者天天吃饱也会产生依赖,天天见到容易上瘾,仍然是当下IP营销的主流。
而长视频则如精致大餐,完播率或许不高,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一定有过这样的无奈:精心包装的 “明星品项”,因为咨询师讲不清技术亮点、医生没机会展示操作细节,最后客户到店就流失。此时长视频正好能补上这个缺口:
让医生在长视频里拆解品项的技术逻辑,比如 “为什么这个填充方案比传统方法更安全”,既能帮咨询师统一话术,也能让客户提前建立信任,减少到诊后的沟通成本。
虽然长视频完播率低,但留下的都是 “高意向客户”—— 他们愿意花 10 分钟看内容,说明对项目有深度需求,成交转化率反而更高,这比短视频 “广撒网” 更高效。
目前,整形医生进行IP塑造的形式其实是可以非常丰富的。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去灵活选择。
如果医生形象气质佳、表达能力强,那么制作视频内容会更容易吸引受众;如果医生声音条件出众但不便或不愿出镜,那么专注于音频科普无疑是发挥声音优势的绝佳途径;如果医生对娱乐动态或流行文化/运动有深入了解,也同样可以将这些兴趣点与专业科普相结合,找到独特的创作角度。
无论最终选择哪种形式,核心都需要紧扣两个关键词:原创与垂直。
原创,强调内容应具备个人风格与独到见解;
垂直,则要求持续深耕于特定专业领域,保持内容聚焦,避免主题过于分散。
此外,在平台选择上也应结合内容属性灵活布局,不必盲目扎堆于单一渠道。
不同平台对同类内容的反馈可能截然不同。例如,小编曾发布的《「光子嫩肤不疼就没效?」是被灌输的最大谎言》一文,在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寥寥,但在搜狐等新闻类平台上,却在一天内获得了近万的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