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是诊断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而规范的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效果与并发症的预防。为帮助您顺利度过恢复期,请仔细阅读并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一、胃镜检查后的常见反应与处理
胃镜检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或伴有恶心、干呕等症状,这些均属于检查后的常见正常反应,无需过度担心。
通常情况下,随着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全,再配合适当的休息,上述不适感会慢慢自行缓解。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未见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建议及时联系为您诊治的医师,以便获得专业的评估与处理。
二、肠镜检查后的腹胀与排气
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向肠腔内注入气体以撑开肠道、保证清晰视野,因此检查后出现轻微腹胀或腹部不适感,属于十分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通常在肠道内多余气体逐渐排出(即排气)后,这类不适症状便会自行缓解并消失。
但需特别注意,若出现腹痛、腹胀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便血等情况,则需立即联系为您诊治的医生,以便及时排查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三、息肉切除术后活动与休息安排
对于接受胃肠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需注重休息调养,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初期需安心休养3天,期间建议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下床进行如大小便等简单活动;每日可适当散步2-4小时,帮助促进身体恢复,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天后,可逐步恢复日常的轻度活动。但需特别注意,术后1个月内应严格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类工作,例如打球、骑车、跑步、深蹲、搬重物等,防止因身体过度用力或剧烈牵拉影响创面愈合,降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四、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
对于长期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的患者,在接受胃肠息肉切除手术后,通常建议暂停服用此类药物,停药周期一般为1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的停用与重启涉及血栓风险评估,务必在主治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以免影响病情控制或增加术后风险。

五、无痛检查后的安全防护措施
无痛胃肠镜检查当天,由于麻醉药物的后续影响可能尚未完全消退,患者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协调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干扰,因此需特别注意安全防护:
检查当天严禁自行开车、骑车,也不可从事高空作业、操作精密仪器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以防发生意外。
下床活动(如起身、行走等)时,务必有家属在旁陪同协助,避免因头晕、乏力等不适导致跌倒、摔伤,切实保障自身安全。
严格遵守术后注意事项,是确保胃肠镜检查效果和促进身体康复的关键一环。如在恢复期间出现任何不确定的症状或不适,请务必及时与您的医疗团队沟通。谨遵医嘱,科学护理,方能保障您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