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霜降,霜降是秋冬过渡的关键节点。此时天气变冷,昼夜温差增大,干燥中带着寒意,中医称之为凉燥,这种气候特点对肺系是一个大的考验。中医讲究顺应天时,此时养生的核心在于御寒润燥 ,保护娇嫩的肺脏,具体可从防、食、动、眠四字着手。
1.关键部位要暖:遵循“早晚加衣,颈背尤甚”的原则。颈部有大椎穴,后背有肺俞穴,这些部位受凉最易伤肺。可系条丝巾,或穿件背心。
2.足部保暖:寒从脚起,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提升抗寒能力。
3.适时添衣:“春捂秋冻”但不过度。尤其早晚出门,务必加一件外套。
霜降后,饮食应从辛凉润肺向甘润温养过渡。
1.多吃白色食物:
梨:生吃清火,蒸熟或煮水(如冰糖雪梨)吃更适合凉燥,润肺止咳而不伤脾胃。
白萝卜:能化痰止咳、顺气消食,可煲汤或炒食。
山药:补肺、脾、肾三脏,健脾益气,煮粥、蒸食皆宜。
银耳:滋阴润肺,煲汤或做糖水是佳品。
2.适当增加甘温食物:如南瓜、小米、红枣、桂圆、鸡肉、牛肉等,为身体储备能量。
3.少吃生冷:避免吃冰淇淋、冷饮、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间接影响肺气。
1.避开早晚寒冷:运动时间选择在阳光充足的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避开寒冷的清晨或夜晚。
2.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寒气入侵。
3.腹式呼吸锻炼肺功能:用鼻缓缓吸气,感受腹部鼓起;用口慢慢呼气,感受腹部收回。每天清晨进行练习,能锻炼膈肌,增加肺活量。
1.早睡:以避深夜寒邪,同时有利于人体阴精的收藏。
2.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使肺气得以舒展。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赵娟】
【编辑: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