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天气转凉或阴雨时节,不少人的腰腿就开始“发出信号”:腰部酸胀、双腿沉重、膝盖发凉,甚至走路都感觉不利索。
这类情况在中医看来,往往与体内寒湿积聚有关,尤其容易困扰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或经常受凉的人群。
寒湿侵袭关节,中医称为“痹证”。当人体阳气不足,寒邪与湿邪结合,滞留于腰腿经络,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酸、胀、麻、痛等不适。
严重时,还可能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或关节退行性病变。
今天,宏韵中医邀请到骨科专家林一峰,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用药强调辨证论治。虽然这个方子适用于寒湿型的腰腿痛,但如果伴有其他症状,或者体质偏热,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调整。
这个方子仅有四味药材,重点调理肾与膀胱经的寒湿,帮助缓解因寒湿引起的腰部冷痛和下肢沉重。
方剂组成:甘草、白术、干姜、茯苓
甘草性味甘平,主要作用于脾胃,能补中益气、调和药性,增强整体配方的协同效果,同时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干姜辛热,擅长温中散寒,尤其能深入经络驱除寒邪。它与甘草搭配,既能强化温补效果,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部及下肢的寒冷感。
茯苓味甘淡,主要功能是渗湿利水,通过健脾促进体内水湿代谢,帮助排除关节周围的多余湿气,减轻肢体困重和水肿。
白术苦温,健脾燥湿,是治理内湿的重要药材。它与茯苓协同作用,能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从根源上减少湿气的生成,改善湿邪滞留导致的关节沉重和活动不便。
这四味药组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干姜温通散寒,另一方面依托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再以甘草居中调和,共同达到散寒、祛湿、止痛的效果。
尤其适合平时怕冷、容易疲劳、遇冷加重症状的寒湿体质人群。

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腰腿部保暖,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也能帮助预防和缓解寒湿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