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酒桌上,有的人越喝越兴奋,谈天说地,就像是全场的焦点;· 而有的人喝几口就上头,满脸通红,昏昏欲睡,只想找个地方呼呼大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难道真的是因为酒量大小不同吗?

我们都知道喝酒是会喝醉的,但直接“上头”的其实不完全是酒精本身,而是酒精在人体内分解后产生的乙醛、乙酸等物质,分解代谢的过程引发了身体不同的表现:
首先是喝下肚的酒精,大约5-10分钟就开始被身体吸收入血,流经肝脏时被一种酶分解成乙醛。这个乙醛可不是善茬,它对身体尤其是娇嫩的脑神经细胞,是一种强刺激物,就像给大脑打了兴奋剂,于是人就开始话多、活跃、精神亢奋,这就是越喝越兴奋的阶段。
因为乙醛并不会一直待在身体里,它流经肝脏时会被另一种酶快速分解成没有刺激性的的乙酸,随后襾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随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
有些人,主要是那些酒量大的人,体内分解乙醛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乙醛刚一产生,很快就被分解乙酸清理掉了,所以乙醛对神经的刺激时间相对较短,这就导致了神经能长时间保持在“兴奋”阶段,这样的人不容易醉,显得酒量很好。

同样的道理,那些酒量小的人,体内分解乙醛的能力比较弱,乙醛产生后,不能被及时分解成乙酸清除掉,乙醛在体内停留很长时间。脑神经一直被乙醛这个强刺激物持续刺激,兴奋过度之后,就会物极必反,转为抑制状态。大脑顶不住了,只能强制关机,人就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昏昏欲睡。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海量”的人要得意了:“看来我的身体是解酒大师啊!”

千万别这么想!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解。
要知道,酒量再大,每个人的解酒能力也是有上限的。就像再厉害的工厂,生产线也有最大产能。一旦摄入的酒精量超过了身体分解能力的极限,大量的乙醛就会在体内疯狂堆积,对脑神经、肝脏等器官造成实实在在的损伤。所以酒量大,只是相对于一別就醉的人安全阈值高一点而已,绝不是无敌的。
综上所述,喝酒兴奋是乙醛在短暂刺激你的神经; 喝酒犯困,是乙醛刺激过度神经“罢工”了,根源是身体解酒能力,也就是代谢乙醛的速度不同造成的。但无论哪种情况,乙醛对身体都会造成不良刺激,饮酒对健康的危害,已被证实与吸烟不相上下。
所以,为了健康,这杯中之物,还是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为好!你知道了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人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