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出院回家后,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平衡功能障碍,或视力、听力障碍。这样,原来的居住环境就不再适合日常活动。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团队发表研究指出,对中风出院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改造,能降低其出院后一年的死亡风险。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不仅威胁生命,还可能给幸存者带来长期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中风患者在出院后,往往伴随肢体无力或瘫痪、步态异常、行走不稳等运动功能障碍,肢体痛触觉下降、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感觉功能障碍,尿失禁、尿潴留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记忆力减退、计算力缺失、情绪性格改变等认知功能障碍。这些功能下降或缺失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跌倒风险增加等,导致其再入院甚至死亡。

因此,中风后的居家环境改造对患者至关重要,可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帮助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第一,按需求改装大门。若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可在门上加装安全锁、报警器,使用安全插销、防护网等;若有视力障碍,可在门上加装语音播报设备;若是听力障碍,可安装闪光门铃等。第二,楼道内加装扶手,并保证照明充足。第三,确保客厅宽敞明亮,不乱摆放杂物,座椅建议选择带扶手的。第四,厨房橱柜视情况安装可拉伸架子,减少弯腰或攀高需求;餐桌选用可调节高度的款式;厨房内最好使用防滑地垫。第五,卫生间门扇应向外打开,且可从外面解锁;卫生间内建议使用防滑地砖,并在坐便器两侧安装水平抓杆或L型扶手;淋浴区可设淋浴椅,高度43~45厘米,并在两侧设置安全抓杆;若条件允许,可在淋浴区设置求助呼叫按钮。第六,将离厕所最近的房间作为患者卧室,并安装自动感应灯,保证夜间照明
充足,床边可安装电话或呼救铃。
文:老年医学科 张慧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