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夏飞 庄楷淇
秋风起,桂子落,不仅带来满院清芬,更藏着中医里“以食为养”的精妙。
桂花性温、味辛,在中医理论中,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之效,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飞推荐四味桂香美食,既能解秋燥、暖脾胃,又能将养生融于日常滋味。
桂花凉糕:清润祛燥,柔养脾胃
制作方法:将糯米浸泡蒸熟,拌入糖桂花压实,冷藏定型后切块。
功效:从中医角度看,糯米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而桂花的芳香恰好中和了糯米的滋腻,避免碍胃生湿。
秋日常感口干舌燥,凉糕的微凉质地能清热祛燥。入口时,米香与桂香交织,既安抚了燥热的味蕾,又借助糯米的柔润与桂花的温养,悄悄调理着因秋燥而虚弱的脾胃,是秋日午后清润养生的佳选。

小站供图
桂花方糕:温胃散寒,益气补虚
制作方法:将大米粉与糯米粉混合,加入桂花和糖水揉搓成粉,填入模具压实后蒸熟。
功效:中医认为,大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搭配性温的桂花,可增强温胃散寒之力。
秋凉时节,若偶感胃部发凉、食欲不佳,咬一口热乎的方糕,软糯的口感裹着温热的香气滑入胃中,既能借助米谷的精气补充体力,又能靠桂花的温性驱散胃寒,让暖意从舌尖直抵脏腑。与凉糕的清润不同,桂花方糕需趁热食用,更侧重“温养”。
桂花米酒:温通经脉,散寒益气
制作方法:在酿好的米酒中投入鲜桂花一同封存,或将干桂花浸入成品米酒中,待花香渗入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米酒由糯米发酵而成,能益气生津、活血通络,其酒性温通,可作为“药引”,引桂花之药性通达全身。桂花本身能散寒止痛,二者搭配,温通经脉、散寒之效更显著。
秋凉后,若感关节发凉、气血不畅,小酌一杯桂花米酒,琥珀色酒液带着花香入喉,不似烈酒般刺激,只觉一股暖意缓缓蔓延四肢,既借酒力推动气血运行,又靠桂花驱散体内寒气,让身心在微醺中适应秋凉(注:饮酒需适量,孕妇、肝病患者及服药人群忌饮)。
酒酿圆子桂花羹:健脾益气,生津润燥
制作方法:将小圆子煮至浮起,加入酒酿再次煮沸,最后以糖桂花或干桂花增香点缀。
功效:酒酿由糯米发酵而成,中医认为其能益气生津、活血消肿,圆子同样以糯米制成,可健脾养胃,再撒上一把桂花,温性与润性兼备。
秋燥易伤津,此汤中,酒酿的微酸能生津润燥,圆子的软糯能补益脾胃。喝一碗热汤,圆子滑嫩,酒酿清甜,桂花飘香,既能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乏力,又能借助食材的协同作用,健脾益气,让身体在温润中适应秋日的变化。
这四味桂香美食,看似是寻常吃食,实则藏着中医“顺时养生”的智慧。从凉糕的清润到方糕的温热,从桂酒的温通到圆子汤的温润,借桂花之性,配食材之效,既满足了舌尖的秋日期待,也悄悄呵护着我们的身体,让养生成为一场与季节共鸣的美味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