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遭遇的“恐慌发作”算精神疾病吗?北大六院陈超详解四大疑问|疑问医答
创始人
2025-10-14 20:12:40
0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近日,周杰伦在巡回演唱会收官后,通过社交媒体发文透露,自己在演唱会期间曾遭遇“恐慌发作”(注:医学术语为“惊恐发作”),甚至一度无法登台。他的分享,不仅揭开了明星光环下的真实挣扎,更将“惊恐发作”这一常常被误解的问题推向公众视野。

惊恐发作算精神疾病吗?典型症状有哪些?一旦发作,有哪些缓解办法?遭遇压力,有哪些“心理健身”方法?

对话专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陈超。该院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卫健委委属管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是拥有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双中心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陈超。受访者供图

疑问一:

惊恐发作算精神疾病吗?

封面新闻:从临床医学角度,如何定义“惊恐发作”?它到底算不算一种精神疾病?典型症状有哪些?与普通人偶尔感到的“紧张”或“压力大”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陈超:惊恐发作(Panic Attack)是一种程度较轻的精神疾病,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焦虑障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急性形式被称为惊恐发作,是一种突发的强烈恐惧和焦虑体验。

在心理层面,患者会感到极度恐慌感,异常紧张和害怕。这种情绪往往来得莫名其妙,但强度极高,令患者感到难以承受;在生理层面,惊恐发作会伴随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心慌、憋气,甚至出现濒死感。这时患者会强烈怀疑自己是否即将死亡,当这种感受迫近时,会带来极其强烈的恐惧感。原有的焦虑情绪会因这些躯体症状而进一步加强,使患者感到非常痛苦。

目前,该疾病尚未完全从病因和病理机制角度定义,更多是基于症状进行判断。诊断不仅依赖于症状的单一维度,也取决于其对生活功能的影响程度。例如,一些患者在经历一次发作后,可能长期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另一些人可能会回避曾经引发发作的场合,这种回避行为也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疑问二:

惊恐发作有哪些常见诱因?

封面新闻:惊恐发作的常见诱因有哪些?是否与性格、压力或遗传有关?

陈超:有部分人有诱因,还有部分人并无明确诱因,所以诱因并不是定义该疾病的最主要部分。这一类疾病往往生物学特点少一些,性格基础和环境压力占的比重会更大一些。

出现惊恐发作的人,一般容易有以下性格特点,比如容易紧张、比较敏感、做事谨小慎微、完美主义等。反而,做事大大咧咧,对什么事都不太在乎的人,惊恐发作的概率会低一些。

此外,也与患者最近一段时间的压力有关。如果一个人这段时间生活得非常轻松、非常有成就感、非常满足,就不太容易出现惊恐发作。

至于是否与遗传有关,只能说现有研究的支持证据很少。

疑问三:

惊恐发作有哪些缓解方法?

封面新闻:当怀疑自己可能正在经历惊恐发作时,有哪些有效的缓解方法或“急救”措施?

陈超:如果是第一次发作,肯定没法直接下定论,首要任务还是先去综合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注:该疾病涵盖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多系统病变),不能一出现紧张、胸闷、憋气,就首先考虑是焦虑症,也有可能是心脏或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但是,如果该症状之前已经发生过,并且已经确诊为惊恐发作,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并配合心理治疗。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技巧来帮助自己,比如“呼吸调整法”。在紧张焦虑时,最直接的反应是呼吸变得急促、浅表,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容易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可能加重症状。我们的大脑有时会被身体的生理表现所“欺骗”或影响。所以,当刻意进行深慢的呼吸,心率下降后,大脑就会接收到一个信号:“看来我现在并不那么紧张了”。这样一来,焦虑情绪就能得到缓解。

可以看着手表,吸气用时5秒,呼气用时7-8秒,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如果感觉操作困难,可以用一个小手绢捂住口鼻辅助,来帮助完成这种呼吸练习。

第二个方法,通过其他能够刺激神经反应的方式来缓解。比如,焦虑感特别强烈时,可以找些冰块放进脸盆,接点水,制成冰水混合物。这时水温会非常低,可以将脸浸入盆中,屏息几秒钟,感到憋不住气时再抬起头呼吸,可以重复这个过程。面部有非常丰富的神经末梢,通过这种低温刺激,大脑会接收到一个强烈的信号,这时所感受到的强烈焦虑情绪就可能减弱。

此外,还可以通过肌肉调节法,例如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块肌肉上,吸气时使其紧张,呼气时使其放松,以此来调节身心状态。

疑问四:

普通人有哪些“心理健身”方法?

封面新闻:对于一些无法改变高压环境的人来说,有哪些“心理健身”方法可以帮助增强心理韧性,降低此类急性问题发生的风险?

陈超:我们需要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建立个人的“愉快事件清单”。无论通过八段锦舒展身心,还是借助五分钟正念冥想让思绪沉淀,或者点一支熏香营造宁静氛围,总之关键是要找到能让我们真正放松且易于坚持的方式。

此外,还要重视运动的独特价值。有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可与药物相媲美。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天30分钟,每周五天),辅以两次力量训练,就能收获显著效益。运动时保持最大心率的70%-75%,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现代社会,尽管人们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但对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依然存在明显滞后与偏见。许多人面对焦虑等情绪困扰时,第一反应不是如何安抚自己、寻求帮助,而是陷入深深的羞愧与自我怀疑。“是不是我性格有缺陷?”“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这种将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脆弱性的思维模式,反而会成为阻碍康复的第一道枷锁。

事实上,心理困扰的出现,并非个人失败的标志,而是身心发出的重要信号。它提醒我们:是时候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了。与其陷入“我是不是有病”的恐慌,或是“我太脆弱了”的自我否定,不如将这份觉察转化为积极的自我关怀。真正重要的是学会接纳这些信号,并采取实际行动来照顾自己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否达到急性焦虑发作的程度,心理保健都应该是主动践行的生活智慧。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若长期回避或忽视,这些压力终将在某个临界点以更具破坏性的方式爆发。若平时就有意识觉察情绪,并运用上述方法,便能做到防微杜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那些“身残志坚”的减肥人。 很多人,对减肥存在执念。 不管身高多少,都想减到100斤以下。 比如山东的冰姐。 冰姐是我线上咨询的...
秋季常吃这5种菜,增强免疫力 俗话说:春吃芽、秋吃根。寒露过后,是一年中进补的最好时机,非常适合进食根茎类的食物,尤其是下列几种。...
糖尿病患者如何无副作用控糖?2... “吃药是为了活着,但副作用却让人感觉生不如死”——这或许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真实心声。数据显示,超过6...
胃的“第一修复剂”不是白粥、牛... 现代人大吃大喝胃很受伤,尤其是中老年人,随年岁增长,胃黏膜开始萎缩变薄,若胃功能减退或出问题,身体难...
男人想变强?先戒了这俩“情感软... “我明明很努力,可就是混不出头——工作上总被领导说‘没魄力’,生活里老婆也嫌我‘没主见’。到底差在哪...
为什么秋雨过后容易不舒服?3招... “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续降雨不仅拉低气温,更让空气中的湿气乘虚而入。不少人出现头痛头沉、鼻塞喷嚏、肢...
注意!每8人就有1人患有这类疾...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相关疾病,也就是说每8个人中就...
纪实:47岁男子查出海绵体纤维... 梁志成,47岁,开出租十多年,几乎把方向盘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六点出车,经常要跑到...
养生:吃海参蛋黄糕的好处 一、营养价值:双重精华的完美融合 海参,被誉为“海洋八珍”之一,自古以来便是中医推崇的滋补佳品。它富...
原创 喝... 前段时间失眠快把我熬疯了,凌晨两点盯着天花板数羊,数到羊都快成精了还毫无睡意。想起老辈说的睡前喝牛奶...
原创 深... 深秋,宁可少吃肉,也要多吃这3种绿叶蔬菜,补充营养,滋养肠胃! 深秋时节,天气渐凉,人体的新陈代谢...
肿瘤患者用手术和放化疗与中医中... “该先吃中药再手术化疗,还是先手术化疗再吃中药?”“中药会不会影响化疗效果?”——这些问题每天都会在...
肿瘤熬过五年就安全了?医生提醒... “恭喜您,顺利度过五年了!” 这句话,是无数癌症患者和家属日夜期盼的福音。在医学上,“五年生存率”常...
月瘦20斤、助眠解压……指压板... 脚底喷血、大面积血泡、拄拐行走……这些关键词,竟和风靡网络的健身器材——指压板发生了联系。 最近,上...
冬天来了,男性健康防护别忽视 随着气温骤降,冬季的寒冷不仅考验着身体的耐受力,也容易诱发各类健康问题。对男性而言,冬季往往因“怕麻...
《Nature》最新公布 | ... 传统精神疾病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和电休克疗法。然而,近年来,一个意想不到...
原创 4...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中的健康搭配,尤其是粗粮被认为是非常有益的食物。许多人推崇荞麦、黑...
女子在家突然脚底喷血,紧急送医... 近日,上海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跟练踩指压板(或“趾压板”)时,脚底突然喷血,紧急送医处理。 据记者...
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性传播 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
原创 不... 在2025年亚锦赛的女团1/4决赛中,日本队与朝鲜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比赛于10月12日晚进行,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