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中药,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疗效,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但你知道吗?有时候疗效打折甚至出现不适,可能就藏在你忽略的“那一口”食物里。这就是中医特别强调“服药忌口”的原因。
中药利用的是药物本身的偏性(寒、热、温、凉)来纠正身体的失衡。而日常食物同样具有各自的偏性。如果在服药期间摄入了与药性相冲或阻碍药物吸收代谢的食物,就如同在药效发挥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了障碍,轻则降低效果,重则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忌口”就是为了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
1. 忌生冷生冷食物具有寒凉之性,可助长性偏寒凉的病邪。外感风寒或阳虚寒湿导致感冒咳嗽、胃痛、腹泻等时,应忌食生冷食物,如西瓜、梨、柿子、冷饮等。
2. 忌油腻 油腻是指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奶油制品等。油腻食物难消化,助湿生痰,阻碍脾胃正常运作,影响药物吸收。脾胃虚弱、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患者不宜食用。
3. 忌辛辣辛辣之物性多温热,易伤津耗气,如葱、姜、蒜、辣椒等。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时,应尽量避免此类食物。
4. 忌腥膻腥膻食物如牛羊肉、海鲜等,易诱发人体过敏反应,过敏体质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诱发严重过敏反应。
5. 忌萝卜 服用人参、西洋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不宜食用萝卜,以免降低药效。
6. 忌浓茶和咖啡 茶多酚、咖啡因可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建议服药后2小时再喝茶或咖啡。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中药师 胡超
来源: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