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大妈煮面吃后胃痉挛,医生叹息:煮面再懒也别省这一步
创始人
2025-09-16 10:16:29
0

现在很多人煮面吃讲求一个 “快” 字,尤其是老年人,一个人吃饭时最怕麻烦,懒得炒菜煮饭,抓把挂面、加点青菜、再放个鸡蛋,几分钟搞定。但越是这样快手的东西,越容易出问题。

近来不少医生都提到,吃面条吃出毛病的老年人真不少,尤其是胃不太好的群体,更得注意。

很多人都以为 “面条是清淡的、好消化的”,但有些做法错了,反而刺激胃,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胃痉挛

问题往往就出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步骤上,结果却让身体吃了大亏。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煮面的时候,水开下面条,面煮软了就加点菜、加个调料包,煮好直接吃,省事是省事了,但这中间少做了一个步骤,那就是 “捞面换水”。

也就是说,第一锅煮面的水其实不应该直接拿来做汤底吃下去,但很多人图省事,懒得换,就直接在原汤里调味、加菜,最后连面带汤全部吃掉。

这一步省了时间,却给胃留下了麻烦。

其实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知道,面条煮到一半,水就开始变浑浊、泛白,有的还带点黏糊糊的泡沫,这些就是面条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淀粉、面粉残渣,以及部分添加剂残留。

尤其是一些干面、快煮面,为了延长保质期或者提升口感,可能会添加一些改良剂,比如磷酸盐、胶类、抗结块剂等,这些物质在高温煮的过程中会释放进水中。

而且如果面条本身加工比较粗糙,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杂质也会溶入水中。

所以这锅 “面汤”,其实并不干净,有人还把它当成 “营养汤” 喝,真的是误会大了。

特别是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就减弱,胃酸分泌少、消化慢,对食物中的刺激性物质耐受力不强。

如果这类 “混杂汤” 大量喝进去,对胃黏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

有些人吃完面后觉得胃里烧得慌、堵得慌,甚至出现绞痛、胃痉挛,其实就是因为水里那些杂质让本来就敏感的胃受不了。

这种刺激不是像吃辣椒那样的直接 “辣”,而是一种物理加化学的混合刺激,胃壁神经敏感的人尤其容易被触发,轻则胀痛,重则痉挛、呕吐,甚至需要输液缓解。

此外,很多人煮面时习惯把调料包、油包也一起倒进去,尤其是吃那种方便挂面、调味拉面的时候,这种做法其实对胃的伤害更大。

调料包里的钠含量往往非常高,一包下来可能就含有 1500mg 以上的钠,相当于接近 4 克食盐了。

如果再加上炒菜、汤里的盐分,当天摄入的盐就容易严重超标。

而高盐饮食本身就是诱发胃病的一个风险因素,特别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酸反流的人群,高盐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炎症,时间一长会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人本来就有浅表性胃炎或者糜烂性胃炎,还以为吃碗清汤挂面是养胃,结果越吃越严重。

而且现在很多挂面或者快煮面,为了追求不粘、筋道的口感,会在面条里添加碱水或者其他调和剂,这类物质在煮的过程中也会释放一些成分进水里,虽然多数在规定范围内不会直接致病,对于胃肠功能差的人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尤其是胃黏膜已经存在轻度炎症的人,吃完后常常会觉得胃胀、有灼烧感、甚至出现反酸,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继续喝面汤,不出事才怪。

除了这些直接对胃的刺激外,面汤中的高淀粉浓度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有些人本身就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吃面条本身升糖就快,再加上没换水、整锅汤都喝下去,相当于摄入了一整碗 “液态淀粉”,升糖速度更快,对血糖控制影响很大。

特别是早上空腹吃这种做法的面条,会让餐后血糖飙升得很快,再加上血糖波动对胃的蠕动也有影响,间接也会引起胃痉挛、胃动力紊乱。

当然,也不能说面条就不能吃。

关键在于方法得对,不能为了图方便把不该省的步骤给省了。

正确的做法是,面条煮到七八成熟后,用漏勺把面捞出来,重新烧一锅热水做汤底,或者把面过一下清水再煮汤,能有效去除一部分淀粉和杂质,同时也让口感更清爽。

尤其是胃不舒服的人,更要讲究这一点。

有人会觉得麻烦,其实也就多烧一壶水的事,对身体健康来说是值得的。

还有一点是煮面的配料也要注意。

有些人煮面爱放火腿肠、加工肉、腌制品,这些东西本身含有很多亚硝酸盐、防腐剂、添加剂等,不但对胃不好,对肝肾也是负担。

而且加工肉制品里的脂肪含量普遍高,消化负担重,也容易加重胃肠反应。

最好选择点新鲜的绿叶蔬菜、鸡蛋、豆腐这类原型食物,不仅营养均衡,也不容易引起胃不适。

特别是加点小白菜油菜、香菇这类容易煮熟的蔬菜,不仅能增加膳食纤维,还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而且别小看吃饭的环境和节奏。

有些老人吃面的时候边看电视边吃,结果一不小心就吃快了,咀嚼也不够,面条大口吞下去,更容易加重胃负担。

其实吃面条这种软食,更要注意慢嚼细咽,让口腔的唾液和胃液充分参与消化,才不会加重胃的工作量。

有研究指出,咀嚼次数越少,胃排空越慢,更容易产生胃胀、胃痛等不适。

所以吃面的时候,哪怕再饿,也得注意吃得慢一点、别太烫、别一大口一大口下肚。

不少医生也提到,老年人胃功能本身就处在走下坡的状态,尤其是超过 60 岁之后,胃黏膜分泌能力减弱,胃动力下降,再加上一些人长期服用药物,比如阿司匹林、降压药、降脂药,也会对胃有一定影响。

如果平时吃饭方式不对,再加上饮食中刺激性强、加工度高的东西摄入多,很容易引起慢性胃炎反复发作。

而胃痉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 “小疼”,严重的时候会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饭也不敢吃,觉也睡不好,一旦进入这个状态,恢复就很慢。

在笔者看来,饮食这事,说到底还是得落到细节上。

谁都知道 “清淡饮食” 好,但怎么清淡、哪一步不能省,这里面的讲究才是关键。

面条是很多人再平常不过的一餐,但方法不对,吃出胃病的例子真的不少。

有时候不是吃坏了什么奇怪的东西,也不是食材有毒,就是一个 “懒得换水” 的习惯,一年、两年、三年下来,把胃吃坏了都不知道。

尤其是家里做饭多的老人,更要知道这一步不能省。

说白了,煮一锅水没多大成本,但能少生病、少吃药、少跑医院,那可比什么都值。

很多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看着小,实则藏着健康的大隐患。

如果觉得自己平时煮面后容易胃不舒服、饭后老打嗝、胃胀得慌,不妨从这一点开始改起。

不要觉得 “吃一辈子都这样”,身体的变化可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

年纪上来了,身体耐受能力差了,以前吃得下不代表现在还能一样扛得住。

总而言之,煮面这事别偷懒,省一口气,胃要受罪。

正确的步骤、健康的配料、适当的温度、慢一点吃,才是真的对胃好。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参考资料

[1]姚梦迪,李明,郭波莉.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质构和消化性能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01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血糖如何选购无副作用药物?2... 面对糖尿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药物的选择本身却令人困惑重重:传统降糖药可能伴随低血糖、...
冰的秘密:竟然可以产生电能! 你有没有想过,冰块除了让饮料变凉,还能发电?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最近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真不是开玩笑...
经常熬夜,很伤肝!平时建议多喝...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长期熬夜、饮食油腻、情绪波动等不良习惯,容易加重肝脏负担。不少人希望...
CT做得越多,患癌风险越大?医... “做CT有辐射吗?” “这辐射量大不大啊?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我几个月前刚做过CT,再做一次会...
快节奏生活压力下的心理自救法 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爱己心理 真正属于你的人 是不会让你那么痛苦 让你费尽全力的 数据显示,我国...
脑干胶质瘤可以手术吗 脑干胶质瘤可以手术吗?脑干胶质瘤,无论是恶性还是良性,都对神经功能异常有害,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需...
控制脂肪肝,是要少吃主食,还是... "张医生,我脂肪肝三度了,是不是得完全戒肉啊?"李大爷愁眉苦脸地问我。这可能是我门诊中听到最多的问题...
秋季到,喷嚏来?近期高发,别误... 阿 嚏 阿 嚏 提起花粉过敏的季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春季。事实上, 秋季也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 ...
施罗德质疑土耳其主帅:最佳主教...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6日,男篮欧洲杯落下帷幕,德国击败土耳其夺得冠军,土耳其主帅埃尔金-阿塔曼当...
户世锋医生解析:《道德经》第七... 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 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原创 男... 昨天跟我闺蜜小雅吃饭,她还在那儿愁呢,说跟男朋友处了小半年,总琢磨着他到底爱不爱自己。前阵子还偷偷改...
PET-CT和PET-MRI:... 在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武器库”里,PET-CT和PET-MRI是当之无愧的两大“神器”。但不少人光听名...
原创 想... 家人们,咱今天唠唠怎么留住男人的心这事儿。好多姐妹觉得,得各种讨好,可我跟你们说,根本用不着!弄懂他...
抑郁症患者自助指南:如何在动力... 你是否曾经感到无比疲惫,仿佛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抑郁症的阴影笼罩着许多人,尤其是当动力缺乏成为一种常...
哪些人容易患甲状腺癌?如何预防... 从组织病理上,甲状腺癌主要分为四大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低分化和未分化癌以及甲状腺...
每天一颗鸡蛋,为手抖开启健康生...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常常探寻各种养生秘诀,却往往忽略了身边最普通却又极具价值的食物——鸡蛋。...
【妇产科普】白露时节,营养师和...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
【“蒲公英杯”健康科普大赛】军... 金秋九月,瘦瘦高高的小悠同学考入了自己心仪的高中,即将开始为期1周的军训,她心中充满期待。然而,军训...
发作性睡病真相大揭露:“懒病”... “白天总犯困就是懒?发作性睡病治不好只能熬?”38 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老林,被这些误解和谣言困扰多年...
有的人喝水都会胖!原来是这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好像怎么吃都不胖,而有些人呢,哪怕只是多喝了几口水,体重秤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