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我常常听到患者这样的抱怨:“主任,我最近老是头晕,一起身就眼前发黑,有时候后颈还发紧,睡也睡不沉!”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高血压在影响你的身体。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在血管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时间一长,就会引起血管的损伤和全身多系统的问题。
这种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人会感到头晕、头痛、颈项僵硬、心慌、失眠或者容易疲劳,中医常将这类表现归为“眩晕”、“头痛”、“肝阳上亢”等范畴。本病主要与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情绪激动、身体劳累、睡眠不足或天气转冷时,这些症状往往更加明显。高血压虽然常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肥胖人群、长期高盐饮食、经常饮酒、有家族史或精神压力大的人也越来越容易患病。
有人说高血压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确实如此。如果长期控制不佳,高血压可能造成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甚至眼底病变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早识别、规范治疗和积极干预非常重要。
高血压会带来哪些具体不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头晕和头痛
这是高血压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头晕往往在突然站起、劳累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头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跳痛,位置以后颈或前额常见。休息或平稳情绪后可能缓解,但若血压急剧升高,头痛也会明显加剧。
心悸和胸闷
部分患者会自觉心跳很快、很重,或在胸前有闷压感,尤其在活动或夜间平卧时更明显。这是因为心脏负荷加重,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肌肥厚甚至心功能下降。
失眠与耳鸣
血压高会影响神经营养供应,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或伴有蝉鸣样耳鸣、视力模糊等。中医认为这与“肝肾阴虚、虚阳上扰”有关。
肢体麻木
少数人会有手麻、脚麻,或肌肉无故酸软无力。若血压长期控制不良,甚至可能突发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这往往是中风的先兆,必须高度警惕。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病。
从中医角度看,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涉及心、脾。基本病机包括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也常与情绪不稳、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运行,若长期情绪压抑或急躁易怒,会使肝气郁结,逐渐化为肝阳上亢,引发头晕头痛。肾主水,涵养肝木,若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肝阳更易妄动。此外,过食肥甘厚味会损伤脾胃,聚湿生痰,阻塞脉络,也使血压上升。
那么中医如何调治呢?以一个经典方剂为例——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该方主要功效是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常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脉弦数等症状。
以下分享一例典型病例:
一位52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头晕、颈项强紧前来就诊。自述工作压力大,常熬夜,饮酒频繁,近期头晕加重,伴耳鸣失眠,测血压达158/100 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以滋阴潜阳、平肝清热。选用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加入白芍、地黄增强滋阴效力,并配合石块明加强潜阳降逆。
服药一周后复诊,患者诉头晕明显减轻,睡眠改善。连续调理周后血压渐趋稳定(135/85mmHg左右),耳鸣也基本消失。嘱其调整生活方式,低盐饮食,并定期监测血压。
天麻钩藤饮通过平肝清热、滋养肝肾、调理气机,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及相关症状。
但需要说明的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与证型皆不相同,如需用药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