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起源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发布的《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我国食管癌年新发病例约25.25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六位;死亡约19.39万,位列第五。
为提高公众对食管癌的防范意识,推动早诊早治,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自2020年起将每年8月24日定为“食管癌患者关爱日”。值此之际,湖南省肿瘤医院整理了患者及家属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为您提供科学参考,助力健康之路。
一、为什么会得食管癌?哪些因素会增加风险?
答:目前食管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①长期进食>65℃的烫食、热茶、含亚硝胺或黄曲霉毒素的腌制/熏制/霉变食品;新鲜蔬果摄入不足。
②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烟酒协同更易诱发);
③胃食管反流(可进展为巴雷特食管,属癌前病变)、肥胖(尤其增加腺癌风险);
④家族遗传史、地域因素(如华北太行山区等高发地带)、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部分鳞癌相关。
二、早期食管癌有哪些信号?如何早发现?
答: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需警惕以下表现
① 吞咽干硬食物时有哽噎感、滞留感或异物感。
② 胸骨后灼烧样或针刺样疼痛。
③ 上腹持续性隐痛、闷胀不适感。
早发现关键!
建议40岁以上,伴有进食烫食、吸烟、饮酒、家族史或来自高发区域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此为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三、确诊食管癌需做哪些检查?
答:确诊食管癌主要依靠胃镜检查,但确定病情的分期情况需要进一步多种手段的检查,从而更好的评估病情,指导治疗。确诊食管癌所需的核心检查和流程如下。
① 最重要、不可替代的首选检查是胃镜(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内镜下能够清晰直接观察食管内是否有肿块、溃疡、狭窄、黏膜粗糙或颜色异常等病变。明确和评估肿瘤在食管的具体位置(距门齿的距离)、长度以及环周范围。在发现可疑病灶时,通过内镜器械通道夹取活检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癌细胞、区分是鳞状细胞癌还是腺癌、判断癌细胞的“恶性”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② 一旦病理确诊为癌,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分期检查,目的是搞清楚肿瘤的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这直接决定了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手术、还是放化疗等)。
通常包括颈部、胸部、腹部增强CT。
判断远处转移:检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如肝脏、肺部、肾上腺有无转移灶。
评估淋巴结:观察食管周围、胸腔及腹腔内的淋巴结是否肿大(怀疑转移)。
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大致了解肿瘤是否侵犯了食管周边的关键结构(如大血管、气管等)。
超声内镜检查(EUS):进行局部精确分期
评估肿瘤侵犯深度(T分期):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食管壁的5层结构,精确判断肿瘤侵犯到了哪一层(是黏膜、肌层还是穿透食管壁)。
评估周围淋巴结(N分期):能发现CT难以发现的微小淋巴结,并可在超声引导下对可疑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明确其是否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发现隐匿性转移灶:对于CT难以判断的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如骨骼),PET-CT能通过检测细胞代谢活性,更灵敏地发现转移病灶。
指导治疗:帮助医生判断肿瘤是处于可手术切除的早期,还是已发生转移的晚期,从而制定最合适的方案。通常推荐用于疑似晚期或准备进行根治性治疗(如手术)的患者。
其他辅助检查: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吞钡检查):能显示食管的轮廓、蠕动情况和狭窄、充盈缺损等病变。但现在多用于无法做胃镜的患者,或用于评估食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其诊断价值已不如胃镜。
2.抽血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如SCC、CEA、CA19-9等)。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为治疗(尤其是化疗)做准备。肿瘤标志物不能用于确诊,但可作为治疗前后疗效和复发的监测指标。
3.支气管镜检查:如果肿瘤位于食管中上段,且CT怀疑可能侵犯或压迫到气管/支气管,则需要做此检查来明确。
4.腹腔镜检查:对于部分拟行手术的患者,特别是食管下段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有时会使用微创的腹腔镜探查腹腔,以发现CT或PET-CT都难以发现的腹膜微小转移。
四、食管癌分期代表什么?不同分期预后如何?
答:分期简单来讲,代表着病情的早中晚期,不同分期不仅预后不一样,治疗的方案也不一样。常规分期如下:
Ⅰ期:肿瘤局限黏膜层,5年生存率>80%(可内镜微创治愈)。
Ⅱ-Ⅲ期:肿瘤侵犯肌层或淋巴结转移,需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30%-50%。
Ⅳ期(晚期):远处转移,以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系统药物治疗为主。
五、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
答:根据食管癌的分期、部位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一样。比如早期的选择方法有内镜下,中晚期的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支架置入等方案。
具体治疗方案由分期+病理类型+身体状况共同决定:
手术:早中期核心手段,切除病变食管并重建消化道。
放疗:术前/术后辅助或根治性治疗(联合化疗)。
药物治疗:
1.化疗(铂类+氟尿嘧啶):基础全身治疗。
2.靶向药(雷莫西尤单抗/曲妥珠单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
3.免疫治疗(PD-1抑制剂):晚期二线或一线优选。
4.内镜治疗:仅适用于极早期黏膜内癌。
六、术后如何恢复饮食?营养怎么保障?
答:饮食恢复四原则:
① 阶梯过渡:禁食→流质(营养液)→半流质(粥)→软食→普食(需2-3个月)。
② 少量多餐:每日6-8餐,每餐≤200ml。
③ 进食姿势:坐直进食,餐后保持直立30分钟防反流。
④ 食物选择:高蛋白(鱼/蛋/豆腐)、易消化、避免辛辣/坚硬食物。
营养支持:口服肠内营养粉(如安素)、必要时管饲。
七、吞咽困难如何缓解?
答:病因治疗:
手术/放化疗缩小肿瘤;支架置入快速解除梗阻(适合晚期)。
对症处理:
① 食物打成糊状,使用增稠剂
② 采用“少食多餐+进食后漱口”减少残留
③ 严重时使用止痛药缓解吞咽痛
八、食管癌能治愈吗?生存期有多久?
答:早期(I期):积极治疗可临床治愈,5年生存率>80%。
中晚期: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Ⅲ期约30%活过5年)。
晚期:中位生存期约1-2年,但个体差异大(免疫治疗显著延长部分患者生存)。
生存率是群体数据,个体预后需结合治疗反应动态评估。
九、治疗结束后如何复查?
答:复查频率:
第1-2年:每3-6个月1次。
第3-5年:每6-12个月1次。
5年后:每年1次。
必查项目:
增强CT(胸腹部)。
肿瘤标志物(SCC/CEA)。
胃镜检查(术后1年首次,后遵医嘱)。
警示症状:新发吞咽困难/胸痛/消瘦需立即就诊!
十、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家属该怎么做?
答:患者自助
①加入病友互助团体。
②学习正念冥想缓解焦虑。
③主动寻求心理医生干预。
家属支持
①倾听而不强行安慰。
②协助记录症状/用药(可用表格工具)。
③关注自身情绪耗竭,必要时寻求喘息服务。
来源:湖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