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是否经常忘事、情绪不稳定或生活能力下降?这可能是认知障碍的信号!认知障碍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研究表明,在症状出现的极早期甚至临床前期进行干预效果最佳,能够延缓疾病进展,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尊严。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认知康复护理的重要原则。近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开设了认知康复护理门诊,通过专业的初筛评估,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病情,为后续干预赢得宝贵时间。
护士为李阿姨评估
72岁的李阿姨近年越来越健忘,炒菜加两次盐、出门忘记自己要干什么是常有的事。其亲属中已有被明确诊断为认知障碍的先例,家属发现她也有相关症状,于是来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认知康复护理门诊进行评估。
“她现在的症状是比较健忘。有时候她说要去店里买某样东西,结果空手回来。我问她出去干什么了,她说不知道。出现这种状况,我比较担心。”李阿姨儿子季先生说。
初筛评估的结果显示,李阿姨的认知情况确有异常。经过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的精准诊断,确认李阿姨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医生为她制定了核心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并为其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我们会为患者进行脑力训练,比如趣味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练习,搭配音乐疗法和芳香疗法,科学激活大脑功能;也会让患者进行模拟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向家属提供家居改造建议,让老人生活更独立;还有专业心理疏导和正念减压课程,缓解老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认知康复护理门诊负责人周霞说道。
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任务或练习,反复刺激患者大脑的特定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从而引发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提升或保持认知能力。同时叮嘱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日常变化,在康复训练阶段,家属可以在家中创造有利于认知的环境,引导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日常认知训练,如记账、规划路线、玩益智游戏等。
护士还会定期使用量表和软件再次评估患者认知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医生根据这些动态数据和患者反馈,及时调整药物或康复方案,形成管理闭环。护士还会提供长期随访、健康教育和照护者支持。
医生提醒,家属应摒弃“人老忘事正常”的观念,重视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警信号,如果发现老年人有记忆力减退、做熟悉的事情变得困难、说话找词困难、判断力下降、性格或情绪明显改变等,要尽早到认知康复护理门诊或记忆门诊进行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守护宝贵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