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叮嘱:高温天气,4时段是高血压脑出血“高危时刻”,要小心
创始人
2025-08-06 10:11:00
0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每年高温天气一到,急诊科里最常见的不是中暑,而是心脑血管事件。

最典型的就是高血压脑出血。这不是偶然堆积,是在极端气温下,人体调节血压能力迅速下降,短时间波动幅度大到足以冲破血管壁的承受能力。

高温天气里,很多人不觉得自己状态差,照样出门、做事、应酬,血压却已经悄悄升到了临界线。

有的人平时血压还算平稳,但就是在特定的几个时段突然出事,而这几个时间点,并不在人们的日常警惕里。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清晨5点到9点这段。 这个时候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肾上腺素水平迅速上升,是全天血压第一个高峰期。

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大脑皮层处于半激活状态,清晨醒来交感激活程度更强。这个阶段,本身就是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时间点。

很多人都不知道,起床太快、洗冷水脸、早上赶时间、喝浓茶咖啡,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都可能加重血压波动,引发脑部小血管破裂。

第二个高危时间段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尤其是户外暴晒下。高温引起的血管扩张,会诱发体液大量丢失,血液浓缩,血压波动加剧。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选择在户外运动、骑车、晒太阳,很容易出现低钠低钾状态,引起心率不齐、血压反弹。

很多人以为血压在高温下会下降,其实恰恰相反, 部分个体尤其是老年人,在高温中因脱水出现代偿性收缩压升高,血压不降反升。

中午这段时间气温达到全天顶点,若又处于空调房与高温环境的频繁切换中,血管的冷热交替收缩扩张,会带来巨大的应激负荷。

有研究证实, 在气温高于35℃以上的城市,这段时间段内的高血压急症发病率上升了26%以上。

下午四点到六点是第三个容易出事的时段。这个阶段人体处于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后的恢复期,但对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不是放松期,而是一个“返弹期”。

尤其是在连续高温天数超过3天之后,身体的热应激系统疲劳,原本通过出汗、排尿、扩血管来控制体温和血压的能力下降, 体内的热量蓄积,心率升高,血压开始出现第二波升高。

有的患者在这段时间会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走路不稳,很多人以为是中暑,其实是脑部供血紊乱。

如果这时候再来一顿高盐、高脂的晚餐,或者情绪激动,血压冲击会进一步加重脑出血的风险。

最后一个时间点是夜间10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本应是副交感神经占主导、身体进入休整状态。

但对部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非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不下降)来说,这段时间血压不降反升。

非杓型高血压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占比约为30%-40%,是脑卒中、心梗、心衰的独立高危因素

高温干扰睡眠节律,使大脑难以进入深度睡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节律被打乱,血压无法在夜间有效降低。

特别是在水分摄入不足、睡前饮酒等行为影响下,夜间血压常常处于高位甚至波动状态。

有的病例数据显示,一部分患者是在凌晨一点左右因脑出血昏迷,被家属发现时已经失去意识。这类时间点极难被提前预判,只能靠平时规律监测来掌握节律变化。

这些时段的共同点不是高温本身,而是高温加上血压调控机制紊乱。

这种紊乱并不只属于已有高血压的人。有些人自认为身体好, 从未测过血压,却因为耐热能力差、交感神经调节能力差,第一次血压爆发就直接造成脑出血。

这类“隐匿性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往往在体检中也未表现出高风险特征。

很多人把血压波动归因于天热、上火、劳累等临时因素,而忽略了温度本身对血管内皮的直接刺激作用。

极端高温会激活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导致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降低,血管舒张功能下降。

而血管舒张功能一旦下降,就意味着血管的应激能力弱化,容易形成微小损伤,在血压升高的作用下这些损伤会变成破口。

特别是脑部的穿通动脉和小动脉,这些血管直径小、管壁薄,是高血压冲击下最容易破裂的地方。

一项基于MRI扫描的研究中发现,长期高温暴露下,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面积比正常温度下多出18%-22%。这些变化早期无感,但对脑出血风险有着明显的推进作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很多人即使发现自己血压高,也只是吃药控制数字,却忽视了血压节律的稳定性。

高温打乱的不只是绝对数值,而是日夜节律、血管应答能力、内分泌调控三方面的协同机制。

这个机制被干扰后,哪怕血压白天看起来正常,夜间或清晨也可能突然飙升。特别是那些自行停药、间断服药、不记录血压变化的人群,更容易在不知情中进入高危状态。

有个误解很普遍:天气热了,血管扩张,血压应该降。这个说法理论上成立,但只适用于身体代偿能力正常的人群。

对高血压患者、高龄人群、心功能不全者,这种血管扩张反而会引发失衡。

血压控制靠的不只是药物,还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功能、血容量,这些环节在高温下都会受到干扰。如果基础调节功能差,血压不降反升是常见表现。

有研究指出,在连续高温暴露三天以上的环境下,高龄高血压人群中血压升高的比例高于血压下降的比例,尤其以舒张压波动为主,而舒张压波动与脑出血风险关联更大。

很多人忽视了高温的累积效应。 不是某一天很热就会出问题,而是连续多日高温让身体失去调节能力。

如果一个人在高温天感觉一切正常,但测出来的血压高于平时,是否就该马上干预?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但从医学角度看,高温天气里发现血压升高,就要比平时更加重视。

哪怕只是比平时高了10-15毫米汞柱,也有可能是中枢调控系统出现了代偿性障碍。

如果不及时干预,接下来的某个时间点,比如凌晨、清晨、暴晒后、情绪波动后,血压会进一步上冲。

而这个阶段,常规的主观感受并不能作为参考,很多人在脑出血前几分钟都没有任何不适。

最稳妥的做法是动态监测血压变化, 观察是否呈持续升高趋势,如果是,就需要调整用药、补充水分、控制情绪、减少外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女子在地铁站内因制止乘客抽烟反... 中新网8月6日电 江西南昌市公安局地铁分局6日在其官方微信发布警情通报称,2025年8月3日15时5...
甲状腺结节是不是缺碘引起的?中...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出现的异常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它成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从中医角度...
“晚安酒”掀起睡前微醺风 医生... “这一杯酒是打工人的救赎”“晚安酒是入睡前的仪式感”……8月伊始,成都迎来连日高温,炎炎夏夜中,睡前...
明日立秋,需“防三病、吃四果、... 立秋养生指南,提前打个预防针,一起健康养秋。 1 养秋“防三病” 1、防腹泻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人...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提醒:... 每到换季,气温变化剧烈,许多患有痛风风湿骨病的人都会明显感到不适。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指出,气候...
发现甲状腺结节,不要慌!这些你...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很普遍的问题,很多朋友一发现甲状腺结节,就吓得不行,认为这是癌变的前兆,认为一定要切...
核桃再次被关注!医生提醒:若脑...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夏季易心梗,出汗能发现?医生提...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古滇康养园8周年庆 | 八年相... 从一纸蓝图到全国知名的康养胜地,八载春秋流转,康养初心不改,古滇康养园用8年时光书写了“奉若父母,情...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 通讯员 王一名 为追寻红色足迹、厚植爱国情怀,渤海大学管理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
原创 明... 立秋将至,虽然天气还是热得让人直冒汗,但在老祖宗的养生智慧里,这可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俗话说"立秋...
北京华坛 谈健康--哪些食物有... 甲状腺健康与碘、硒、锌、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密切相关,合理饮食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以下是对甲状...
白开水为什么会减肥 白开水为什么会减肥 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喝水能减肥。如果想减轻体重快速减肥,身体又不喝足够的水,...
西安甲康医院:孩子得了甲亢别害... 当得知孩子患上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家长们往往会瞬间陷入慌乱与担忧之中,满心都是对孩子健康的牵...
河南要连下5天!多地中到大雨,... 据河南省气象台的最新预报,从今天到7日,雨水将覆盖全省大部,黄淮之间部分地区将迎来中到大雨,局部甚至...
原创 曝... 文 | 论芸轩 编辑 |论芸轩 前言 医生在我们大家的眼中是白衣天使,是救死扶伤的战士,比如说河南周...
原创 又... 刘先生今年55岁,平常在工地干活。大约从一周前开始,他感觉自己身上特别没力气,也吃不下饭。但他没太当...
猝死的人越来越多?医生警告:天...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河南省直三院整复外科王军杰团队... 近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王军杰团队联合南方医院整形外科王高峰教授等人的研究《植酸调节皮肤菌群代谢物...
昆明市困难丙肝患者可享受救治费... 为消除丙肝危害,国家制定了《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