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脚步踩着热浪来了——8月7日,日历上郑重其事地标记着这个日子。虽说是“秋”,可暑气哪里肯轻易退场?燥热里裹着初起的干风,悄悄耗散着身体里的水分和力气。老一辈人常说:“立秋吃三宝,不往医院跑。”这口口相传的智慧,正是时节流转里最熨帖的养生锦囊。
那这立秋三宝,究竟是哪三样金贵物?它们又藏着怎样的滋养玄机?别急,这就为您揭晓,还有家常做法,保管您一看就会!
第一宝:莲藕——水灵灵的秋日“凉方”
立秋后这“秋老虎”可不是纸糊的,燥气初起,最容易伤津耗气。此时水灵灵的莲藕便成了宝贝。它生于淤泥却洁白清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都赞它“生者甘寒,能清热除烦”,是难得的既清润又补养的好物。莲藕那丰富的膳食纤维,更如同温柔的手,帮我们理顺被暑热折腾过的肠胃。
食谱推荐:莲藕排骨汤
1. 备料焯水:排骨冷水下锅,加几片姜、一勺料酒,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后捞出洗净;莲藕削皮切滚刀块。
2. 慢炖出味:将排骨、几片姜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个小时,放入莲藕块,继续炖30分钟。
3. 调味出锅:汤色奶白,莲藕粉糯时,加少许盐调味,撒点葱花即可享用。
这碗汤,是时间熬出的温润。排骨的醇厚油脂被莲藕巧妙化解,只剩满口鲜香,莲藕吸饱了精华,炖得糯糯的,筷子一夹就断开,入口即化。热乎乎一碗下肚,从喉咙到脾胃都舒坦了,初秋那点燥意瞬间被抚平,全家老小都爱喝!
第二宝:南瓜——金灿灿的“脾胃暖炉”
立秋一到,早晚凉风习习,脾胃也需小心呵护。金灿灿的南瓜,性温味甘,恰是此时温养脾胃的佳选。它富含β-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为眼睛和皮肤撑起保护伞。那独特的甜香与软糯,更是对疲惫脾胃最温柔的犒劳。
食谱推荐:南瓜大米粥
1. 准备食材: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大米淘洗干净。
2. 同煮至糯:将大米、南瓜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喜欢稠的少加水,喜欢稀的多加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30-40分钟,期间不时搅拌防止粘锅。
3. 自然香甜:熬到米粒开花,南瓜几乎融化在粥里,粥变得金黄浓稠即可关火。南瓜天然的甜味已足够,一般无需再加糖。
清早起来,一碗金灿灿的南瓜粥端上桌,那股暖意直透心底!南瓜的香甜融进每一粒米中,粥体绵滑细腻,入口即化。这天然的甘甜滋润着喉咙,温热的暖流熨帖着脾胃,简单却无比妥帖。尤其适合清晨唤醒肠胃,或是晚归时暖暖身子,朴素中蕴藏大能量。
第三宝:秋梨——水润润的“润燥金果”
秋风一起,最恼人的便是那无处不在的干燥。嗓子发干、皮肤紧绷,这时候,汁水丰盈的秋梨便闪亮登场。它被古人誉为“百果之宗”,性凉味甘微酸,最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秋梨中丰富的水分和果糖,如同及时雨,瞬间滋润干涸的“土地”。
食谱推荐:红枣枸杞雪梨银耳羹
1. 银耳处理:干银耳提前用冷水泡发1-2小时,泡软后去除黄色根部,撕成小朵。
2. 炖煮银耳:将银耳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左右,煮至银耳出胶,汤汁变得稍微粘稠。
3. 加入余料:雪梨去皮去核,切小块;红枣洗净。将雪梨块、红枣、冰糖(根据喜好)放入锅中,继续炖煮20-30分钟。
4. 最后点缀:关火前5分钟,撒入洗净的枸杞,搅拌均匀即可。温热或冰镇后享用皆宜。
点评:这碗羹,堪称秋日干燥的“灭火器”!炖得透透的银耳释放出满满的黏糊糊的胶质,雪梨块晶莹剔透,入口即化,清甜中带着一丝微酸。红枣和枸杞不仅添色,更添了温补的甘甜。喝一口,那滑溜溜、凉丝丝的羹汤顺着喉咙滑下,仿佛久旱逢甘霖,从喉咙到胸腔都润泽开来,睡前喝上一小碗,连呼吸都带着滋润感。
顺应时节,好好吃饭,便是最朴实也最牢靠的养生之道。立秋三宝吃得好,这个秋天,咱们就踏踏实实、健健康康地过,让那句老话“不往医院跑”成为实实在在的安稳日子!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