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射雕三部曲》讲述了郭靖、杨过和张无忌三位英雄如何因缘际会,经历奇遇,练成绝世神功,最终带领江湖群雄与蒙古鞑子展开浴血奋战的传奇故事。金庸巧妙地将武侠世界与真实历史背景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既虚幻又真实的奇妙境界,令无数读者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然而,在这三部曲的最终篇章《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却对郭靖和黄蓉的结局轻描淡写,几乎只是一笔带过,让不少忠实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倚天屠龙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元朝末年,那个时期的中原大地早已沦陷于蒙古铁蹄之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饱受官府压迫与兵乱之苦。与此同时,江湖上各大门派为争夺传说中的倚天剑和屠龙刀,不惜用尽手段,尔虞我诈,争斗不休。更有成昆叛变,投靠蒙古人,引发了震动整个武林的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的惨烈大战。
就在这乱世之中,张无忌横空出世,担任了明教第34代教主,接过了郭靖和黄蓉抗击鞑虏的旗帜,团结江湖各派,成功粉碎了蒙古人的阴谋诡计。这场胜利为朱元璋日后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倚天屠龙记》的剧情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但细心的读者依然会发现,金庸似乎刻意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襄阳城陷落之时,郭靖与黄蓉究竟是如何壮烈牺牲的?
原著中,金庸只简单写道:襄阳城破之日,郭靖夫妇与郭破虏一同英勇殉国,屠龙刀的下落则成谜。郭襄当时身在西川,虽心急如焚想去相救父母亲人,却终究为时已晚。
众所周知,《射雕三部曲》沿用了许多真实历史事件。金庸以蒙哥死于钓鱼城为历史原型,虚构了杨过以飞石击毙蒙哥的传奇桥段。而在真实历史中,襄阳城的确是在忽必烈率军铁骑攻城下被彻底攻破。
因此,不管郭靖武功多高超,阅《武穆遗书》多熟练,他终究无法逆转历史的洪流。金庸只能顺应历史发展,将郭靖和黄蓉塑造成悲情英雄,最终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英勇牺牲。
但许多武侠迷依旧渴望知道,这对江湖传奇夫妻到底是如何战死的。金庸为何在《倚天屠龙记》里直接跳过近百年时光,让故事跨入元末乱世?其实,他完全可以借武侠笔墨,详细描绘襄阳城破的过程,例如设置叛徒武氏兄弟、耶律齐等内部破坏,这样不仅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也能使《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之间的故事衔接更为完整。
事实上,金庸对郭靖黄蓉结局草草带过,很可能是因为黄蓉的最终命运极为凄惨和屈辱。
读过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的读者会发现,金庸在修订时将倚天剑与屠龙刀内藏的兵法秘籍由纸质改为铁片。由于冶炼刀剑时温度极高,原先的《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早已化为灰烬。铁片上刻着地图坐标,指引持有者找到桃花岛入口,进而获得两部秘籍。
这一改动极为巧妙,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倚天屠龙的秘密计划需要有人将兵法秘籍安置于桃花岛指定位置。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需武功高强、头脑冷静、对桃花岛布局熟悉。综合来看,最佳人选非黄蓉莫属——毕竟郭靖是襄阳城的顶梁柱,必须留守城中。
此处你或许会疑惑:郭靖舍得让黄蓉独自远行?黄蓉忍心离开丈夫独自一人面对战火吗?
答案是否定的。郭靖为保卫襄阳,甚至放弃了救援郭襄的机会,任由金轮法王在高台上张扬嚣张。在他的感召下,黄蓉也脱去了射雕时代的机灵妖女形象,成长为一位坚韧护国的女侠。书中写道,黄蓉低声问道:“靖哥哥,襄阳城重要,还是咱们情爱重要?是你命重要,还是我命重要?”郭靖放开她的手,坚定回答:“国事为重!”
可想而知,黄蓉最终离开丈夫与儿女,肩负起守护兵法秘籍的重任,远赴桃花岛。她依照铁片上的坐标,将《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藏于指定之地,同时守护桃花岛,防止外人闯入,破坏倚天屠龙的秘密计划。
这意味着黄蓉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还要忍受来自襄阳城传来的丈夫与儿女牺牲的噩耗。她的忍辱负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也许正因如此,金庸才选择在《倚天屠龙记》中对郭靖和黄蓉的结局轻描淡写,让这段悲情故事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