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过了70岁的人,宁可每天躺到中午再起,别总去做这3事
创始人
2025-06-04 00:36:32
0

年过七旬,人生步入晚年阶段,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弱,健康管理需要更加细致入微。许多老年人坚持早起锻炼、忙碌家务、频繁社交,看似积极向上,实则可能对健康造成隐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需要重新调整,尤其是作息时间和日常活动。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生物钟发生变化,老年人往往比年轻时更容易早醒。不少七旬以上老人依然保持着"早起早锻炼"的习惯,天不亮就出门活动。这种做法需要慎重考虑。人体在清晨时分,血液粘稠度较高,血压也处于一天中的波动高峰期,老年人清晨猛然起床活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老年医学专家建议,70岁以上的老人可适当调整作息,不必过早起床。晨起后在床上多躺一会儿,缓慢活动四肢,让身体各系统逐渐唤醒。甚至可以考虑将起床时间适当推迟至上午9-10点,甚至中午。这并非懒散,而是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科学作息调整。

睡眠质量对老年人健康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修复细胞损伤,增强免疫力,预防认知功能下降许多老年人因为习惯或担心被人议论,坚持早起,结果导致睡眠不足,反而对健康不利。

除了调整作息时间,老年人还应避免一些看似有益实则有害的活动。第一类需要避免的是过度体力劳动。一些老人习惯包揽家务,从搬重物到大扫除,事事亲力亲为。这种做法看似能保持活力,实则危害不小。

老年人骨骼疏松,肌肉萎缩,关节退化,过重的体力劳动容易导致骨折、关节损伤,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家中的重体力活动应该交给年轻人完成,老年人可以选择轻度家务,如整理小物件、擦拭桌椅等,既能保持适度活动,又不会过度劳累。

第二类需要慎重的是不当的运动方式。许多老年人热衷于高强度锻炼,如长跑、爬山、负重训练等,认为这样才能有效锻炼身体。然而,这种观念对70岁以上老人并不适用。

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下降,关节磨损严重,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急性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危险情况。更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是太极拳、健步走、游泳等低冲击性活动,这些运动能有效锻炼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同时不会对关节造成过大压力。

运动医学专家强调,老年人运动应遵循"慢、轻、少"原则,运动时间每次控制在30-40分钟为宜,运动强度以不感到明显疲劳为度。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放松同样重要,可预防运动损伤。

第三类需要避免的是不当的社交活动。社交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但过度频繁或强度过高的社交活动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一些老人喜欢参加各种聚会、旅行团、文艺活动,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这种高强度社交容易导致疲劳过度,免疫力下降。特别是在人群密集场所,老年人更容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合理的社交应该是有质量而非有数量,每周安排1-2次小范围聚会,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老年人的饮食同样需要调整。许多老人依然保持年轻时的饮食习惯,喜欢油腻、重口味食物,或者为了省事,饮食不规律。随着年龄增长,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这些饮食习惯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均衡。

营养学专家建议,老年人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餐七分饱即可。食物应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为主,如鱼类、豆制品、新鲜蔬果等。适当增加钙质摄入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但需注意控制盐分和油脂摄入,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药物使用也需谨慎。一些老人喜欢自行服用保健品或药物,认为"多吃有益"。实际上,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盲目服药容易导致药物蓄积和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或保健品的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应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调整用药方案。建立个人用药记录本,记录每种药物的用途、剂量和服用时间,可有效避免用药错误。

情绪管理对老年人同样重要。许多老人随着年龄增长,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保持积极心态,接受衰老过程,找到新的兴趣爱好,都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适当的精神活动有助于预防认知功能下降。阅读、下棋、学习新技能等活动可以有效刺激脑部活动,延缓脑功能衰退。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导致视力疲劳和睡眠障碍。

家庭支持在老年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子女应定期探望老人,关注其生活状况和健康变化。为老人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如安装扶手、防滑垫等,可有效预防家庭意外。

科技产品如智能手表、健康监测设备等可以辅助老年人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但使用这些设备时应考虑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曲线,选择操作简单、界面清晰的产品。

老年人应建立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识,定期体检,及时就医。警惕轻微症状变化,如持续头晕、胸闷、记忆力下降等,这些可能是重大疾病的早期信号。

适当午休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20-30分钟的午休可以有效恢复精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午休时应选择平躺或半卧位,避免蜷缩姿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总之,7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管理需要全面考量生理特点,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晚起床、避免重体力劳动、慎重选择运动方式和社交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健康长寿。健康的晚年生活不在于活动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自身生理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天

参考文献:

陈建国,王彦,刘明.《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5):1056-1060.

李文华,张志强.《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3):328-332.

王永炎,孙宁玲.《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与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2):145-149.

张平,刘维,陈光.《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估与膳食指导》.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4):412-416.

吴亚平,周贤梅.《老年人社会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秋... 秋季,女人要多吃它,补气养血、防癌抗衰,分享5种做法,别错过! 秋风渐起,正是调养身心的好时节。对...
备孕必看:卵子冷冻技术七年增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李女士坐在咖啡馆里,手里捧着一杯拿铁,心中却充满了烦恼。作为一名职场女性,她面...
特发性震颤,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 特发性震颤,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其带来的震颤症状却给患者的日常生...
高血压患者应牢记3件事,比吃药...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此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位居首位。中老年人是主要患病群体,且...
胆红素高会让皮肤变黄,可为啥有...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提到胆红素高,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皮肤、眼白发黄(黄疸),但生活中不少人在体检时...
广州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人群特征 在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A)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特征,并非所有关节痛都是RA...
尿酸高有什么症状反应?南昌贡方... 看到体检单上尿酸值升高,你是否也心里一紧,然后又被反正不痛不痒的想法安慰到?小心,高尿酸就像身体里的...
秋季养生别踩坑!专家推荐这3种...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天气转凉,不少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咽痒的症状,这可能是秋燥在作怪。北京中医药...
HPV11 阳性能转阴吗?专业... HPV11 阳性能转阴吗?专业机构带你科学认识病毒清除规律 在健康检查中发现 HPV11 阳性时,许...
“公园式”医院 焕新疗愈体验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6日讯(通讯员 刘静 朱劼)清晨六点半的嘉禾县中医医院,没有传统医院的嘈...
耳朵进水了该怎样护理 耳朵进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游泳、洗澡或洗脸时。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耳朵进水不会造成严重的后...
全球肥胖危机的救星:新一代抗肥... 全球肥胖危机的救星:新一代抗肥胖药物的希望与挑战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你走在公园的小道上,看到孩子...
冯江山:铁锅”黑“不是颜色,是... 提起铁锅,有人追求锃亮如新,有人偏爱光滑顺手,而在铁锅匠人冯江山眼中,一口好锅的灵魂,藏在那层温润的...
那英已隐藏全部微博内容!老公孟... 搜狐娱乐讯 10日,那英老公被曝出轨引发热议。对此,孟桐回应称“出轨”传闻纯属谣言,称自己认识对方多...
专家提醒:肺癌患者治愈的道路上...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化和大家对肺癌早筛查、早诊断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患者得以在早期阶段就发现肿瘤...
吃素消瘦 “四神粥”可调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拍打疗法,有拍手、拍背、拍腿,还有拍脸等等,大部分人会以“不通则...
针对胖友 一文读懂!减重代谢手... 多数重度肥胖患者认为靠毅力控制饮食+运动就能减肥,但实际效果有限。因为重度肥胖者代谢机制紊乱,过度肥...
原创 原...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这句振聋发聩的话,投射到感情领域,当遭遇...
原创 长... 1. 跑步的初衷:从减肥到热爱 很多人开始跑步,最初的目的往往很简单——减肥。 确实,跑步是一项高效...
35岁卵子质量差还养囊成功了是... 35岁女性卵子质量通常会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成功养囊。卵子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背景、...